柳存仁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柳存仁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2009年8月13日
职业:文学家 人文科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和风堂文集》;《中国文学史》;《道教史探源》
简介
柳存仁(1917-2009),华裔澳大利亚学者,祖籍山东临清。曾名柳雨生。191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士;曾获伦敦大学荣誉文学士、哲学博士及文学博士学位。是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的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退休后被选为名誉教授及大学研究员。1966年至1989年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巴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马来亚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大学、新西兰渥克兰大学的访问教授。1974年和1977年,作为澳大利亚科学院访问团成员两次访问中国。1984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邀请在北京作了一系列关于道教史的讲演。此后,多次回中国参加学术会议,促进国内外汉学的交流。1992年,荣获澳大利亚政府颁赠的AO(OrderofAustralia)勋衔和勋章。
2006年,九十岁高龄的柳存
人物简历
柳存仁1917年生于北京。康熙年间,祖上从山东临清举家移居广州。
柳存仁的父亲为1898年广东秀才,1914年北京海关学校毕业后即在税务处任职,定居北京。柳存仁幼时在北京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2岁时到上海读书,喜欢阅读新文学。
1935年,柳存仁从上海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受知钱穆、罗常培、郑天挺、孙楷第等先生,同年出版《中国文学史发凡》。
1937年抗战爆发,柳存仁转到上海光华大学借读,两年后取得北京大学文凭。
柳雨生是当时上海“中日文化协会”等日伪文化组织的主要成员。1942年11月及次年8月,他两度作为“上海代表”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积极鼓吹“大东亚文学”,“是极为罕见的在自己的作品里明确鼓吹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思想的作家。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见出,他对此是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考的。这最集中的是他的散文集《怀乡记》序言:‘我想,做人的道理,最高尚的是应该超乎以德报德的恩仇观
作品
《西星集》
《怀乡记》
《大都》
《外国的月亮》
《和风堂文集》
《和风堂文集续编》
《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
《论明清中国通俗小说之版本》
《中国小说中的佛、道教影响》
荣誉
柳存仁曾获伦敦大学荣誉文学士、哲学博士及文学博士学位。
是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的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
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退休后被选为名誉教授及大学研究员。
1966年至1989年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巴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马来亚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大学、新西兰渥克兰大学的访问教授。
1974年和1977年,作为澳大利亚科学院访问团成员两次访问中国。
1984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邀请在北京作了一系列关于道教史的讲演。此后,多次回中国参加学术会议,促进国内外汉学的交流。
1992年,荣获澳大利亚政府颁赠的AO(OrderofAustralia)勋衔和勋章。
评价
柳存仁是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的首届院士,英国及北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员,曾多次受国际著名学府的邀请,担任访问教授。柳存仁在文艺创作、小说和道教研究、版本学、翻译方面的成就受到学术界和英语世界的认同。
学者汤一介认为:“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想创造出能够解决一切宇宙人生问题的理论体系,或者写一些时髦的东拼西凑故作高深的文章,哗众取宠。这是很不好的学风,应该受到批评。而柳先生写的论文则是通过解决具体学术问题来树立一种良好的学风。”法国学者戴密微认为:柳存仁是当代最杰出的汉学家之一。
李克曼称赞柳教授是“百科全书”,学术研究十分严谨,令他非常钦佩。例如有朋友询问疑难,柳教授必定查遍数据求证,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信,绝不会轻易作答。他认为,柳教授体现传统文化遗风的中国学者,在汉学方面是“国宝级”人物。他还是著名的道教专家,生前致力于探索真正的道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