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述
别名:崔东壁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
出生地:直隶大名府魏县
出生日期:1739
逝世日期:1816年
职业:清代考古辨伪学家
代表作品:考信录
史传记载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列传二百六十九
崔述,字武承,魏县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福建罗源县知县。武弁多藉海盗邀功,诬商船为盗,述平反之。未几,投效归。著书三十馀种,而《考信录》一书,尤生平心力所专注。凡《考古提要》二卷,《上古考信录》二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商考信录》四卷,《丰镐考信录》八卷,《丰镐别录》三卷,《洙泗考信录》四卷,《洙泗馀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二卷,《考古续说》二卷,《附录》二卷。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读风偶识》四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馀说》一卷,《读经馀论》二卷,名《考古异录》。
其著书大旨,谓不以传注杂於经,不以诸子百家杂於传注。以经为主,传注之合於经者著之,不合者辨之,异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削之。如谓《易传》仅溯至伏羲,《春秋传》仅溯至黄帝,不应后人所知反多於古人。凡《纬书》所言十纪,《史》所云天皇、地皇、人皇,皆妄也。谓战国杨、墨横议,常非尧、舜,薄汤、
人物影响
崔述的疑古思想因在当时无益于科举,固难流行,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汉学和东洋史学影响重大。日本名史家三宅米吉于《文学博士那珂通世君传》中记载,那珂通世从汉学家狩野直喜那里得到《崔东壁遗书》,给以高度评价。那珂通世将全书校订标点,1903年由日本史学会丛书出版。他又撰写《考信录解题》一文,在日本《史学杂志》发表。在日本的刘师培将这些讯息传回中国,引起胡适、钱玄同、洪业等人的兴趣。正如留日前辈黄现璠回忆说:“日本学者对于《考信录》则五体投地的信服。”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日本现代东洋史学和东京文献学派的疑古思潮和传统,来源于崔述的疑古思想和德国兰克史学的双重影响。
疑古儒学
崔述尝指责当世汉学家“但以为汉儒近古,其言必有所传,非妄撰者”,又斥其“但据后人之训诂,遂不复考前人之记载。”(1)在他看来,汉儒虽近古,但其说毕竟与圣人之意并不相类,故而不足信据,故其力主取证于经书无须通过汉人的注疏。他的“考信于六艺”之说,颇富有“回归原典”(retumtosources)的意蕴。他的这一见解及由之引发而出的疑古思想,虽然“高出当时笃信汉学的经学家之上”(2),但在当世的汉学家看来却属于旁门外道而绝非正宗的经学,这使崔述之学始终无法进入清代学术的主流。代表着当时正统汉学的《皇清经解》和《皇清经解续编》均将崔述的《考信录》摒斥在外,有的汉学家如张澍甚至斥责崔述“陋儒无识”(3)。
在《考信录提要》中,崔述批评清代汉学家“竭才于章句之末务”,同书中又斥责宋儒“殚精于心性之空谈,而不复考古帝王之事”。对于当时儒学内部的汉、宋之争,崔述很不以为然,在其《丰镐考信录》中说:
今世之士,
主要贡献
崔述所著《考信录》,主要包括《考古提要》、《夏考信录》、《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孟子事实录》等,共46卷。除以上考经辨史类著作外,还有《无闻集》、《知非集》、《小草集》等文集16卷。
崔述的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由于无裨于科举,因而淹没了近百年。20世纪初,日本人将《考信录》加上标点排印出来,使崔述的学术思想,在日本产生重大影响。不久,学者胡适自海外归来,倡导新文化运动,作长传《科学的考古家崔述》。同时,还引起著名学者钱玄同、顾颉刚等的关注,将其著作重新编校出版。从此,崔述之学昌明于世。
崔东壁(述)的《考信录》,虽非为辨伪而作,但他对于先秦的书,除《诗》《书》《易》《论语》外,几乎都怀疑,连《论语》也有一部分不相信。他的勇气真可佩服。此外诸家笔记文集中辨伪的著作不少,不能尽录。
相关记载
(1)《考古续说》,上书第446页。
(2)齐思和:《中国史探研·晚清史学的发展》,中华书局,1981年版。
(3)《辟崔氏说》,《遗书》第1073页。
(4)《〈帝王考信录〉辨》,上书第1066页。
(5)《书崔东壁〈考信录〉后》,上书第1075页。
(6)《自述古史观书》,见《古史辨》第一册,第22页。
(7)《论伪史例书》,上书第28页。
(8)《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上书第59页。
(9)《关于本书的评论目·按》,《遗书》第1041页。
(10)《玄同先生与适之先生书》,见《古史辨》第一册,第59页。
(11)《论〈诗〉说及群经辨伪书》,上书第52页。
(12)《玄同先生与适之先生书》,上书第27页。
(13)1923年4月,胡适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上发表的《科学的古史家崔述》,包括引言、崔述家世和年谱的上半部(迄止1783年,崔述44岁时),《崔述年谱》后业由赵贞信(1902—1990)续写完
历史评价
蔡尚思先生的《中国文化史要论(人物 图书)》“历史学与地理学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一节论崔述与《考信录》说:
“是古代史学上疑古派的一个代表,但还不足称为集古代疑古派之大成。因为他不仅不敢疑经,而且以经为其他一切的标准,这种疑古,还是一种信孔尊经的疑古,连王充、刘知几、李贽等也不如了。梁启超以崔述‘经书以外只字不信’为‘豪杰之士’,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