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吴作人简介

吴作人简介

淘名人 2019-07-03 13:25 热度:

吴作人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男,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作人

外文名:Wu Zuore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3日

逝世日期:1997年4月9日

职业: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

毕业院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

主要成就: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悲鸿奖学金荣誉奖 连续当选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作品:《吴作人》,《吴作人艺术馆藏品集》,《吴作人画传》

籍贯:安徽宣城泾县

妻子:萧淑芳

师承:徐悲鸿

人生经历

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入学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白思天院长称赞他“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随校西迁重庆。1938年,率“战地写生团”赴前方作画。1943年至1944年,赴陕甘青地区写生,临摹敦煌壁画。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各色风貌,作大量写生画,举行多次展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并当选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1947年,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举办画展。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其油画《齐白石像》《三门峡》,中国画《牧驼图》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有《印度绘画》《谈风景画》《对油画的几点刍见》等文。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画辑》《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文选》等。曾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多次出国访问,举办画展,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画集-书法诗词卷、中国画卷、油画卷、素描速写水彩卷》《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吴作人画集》等。

创新精神

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稳定而发展缓慢时期。宗法制度下对文化上日趋保守,艺术上渐次因循守旧。明末清初以来,临摹古人成风,“摹古逼真是佳”,以“日夕临摹”而“宛如古人”为荣,于是陈陈相因,屋下架屋,日见其小,使艺术生命日渐萎缩衰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日益强烈,历史上一些画家起而抗争。他们自辟蹊径,不受古人约束,反对“我为某家役”。提出“借古开今”、“我之有我,自有我在”,(石涛:《画语录》)迸发出个性解放的呼声。从近百年绘画史来看,凡有成就的画家,无一不是不满现状、力图跟上时代,以发展中国文化为己任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重点,探索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道路。大体形成了三种途径:任伯年、吴昌硕、虚谷、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代表了中国文人画的新潮流,在中国传统的法度中,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特点,而生发出新的艺术生机,突破了长期停滞的“超稳定”状态;高剑父、徐悲鸿等人却致力于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

艺术之路

一九二七年,距今将近七十年前,热血青年吴作人走上了艺术道路。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都面临巨大变革的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声势浩大迅猛,深刻有力地冲击着封建文化的传统格局,激起深刻的社会反响,引起了一系列重大文化问题的论争。在新的论争中如何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革新;如何认识对待西方文化,如何吸收借鉴,集中表现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归根结底,首先是要不要冲破旧传统的格局,然后是如何辩证地解决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空间差与时间差这两对矛盾,以创造中国现代文化新纪元。前辈画家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迎接吴作人等第二代画家的仍然是同一历史课题。每一个画家都必须作出历史的抉择。能否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推动艺术的新发展,成为检验衡量其艺术活动价值的基本标准。

一九三五年,吴作人曾在给友人信中描述当年人们在各种选择前的焦急矛盾复杂的心态;“新思潮澎

展开阅读全文 ∨

继承传统

吴作人走上艺坛的时代,有一种观点以保持民族性为由,反对和抵制艺术接受某些西方新的影响。对此,青年吴作人明确表示:“‘民族性’在艺人修养中自然流露,今之唯恐失‘民族性’而戚戚者,当知非油色麻布之能损我‘民族性’。况‘性’依境而迁;东西方‘境’不同,则东西方人‘思维’不同,现代之中国与千载前之中国不同,何必现代之中国人‘思维’强与古人同?则动笔须‘仿某某山人’的理由又在哪里?”(《艺术与中国社会》)吴先生以极大的精力对中西艺术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的实地考察,通过画布上色彩的塑造,宣纸上水墨的挥洒,对中西两大艺术体系的观念、语言、技法都作了长期刻苦的比较与探讨。终于使他能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从不同视角,对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作宏观的考察、清醒的比较和科学的判断。

首先,他看到两千余年以前有两种文化在东西两方平行而各异其趣的辉耀着:一个是中国文化,另一个是希腊文化。他们代表着中华文化,他清醒地看到两次大

展开阅读全文 ∨

取法造化

吴作人在接受了西方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熏陶之后,很自然地形成尊重自然、以造化为师的艺术信念,力图以加强写实来克服艺术语言日益空泛、概念的厄运。因此,他明确提出:

“要到社会中去认识社会,在自然中找自然。是自然之微奥、伟大,纷杂于万象之中而隐没,藉艺人之心再映,方显其美和其力。”(《艺术与中国社会》)

吴作人首先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要“创造万象”,必需先“深知造化”“师自然”。

自然如同艺术的母亲,只有直接吸吮母亲乳汁才是最富营养的。所以,吴先生后来又比喻说: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一部极好的录像带,经过几次拷贝,色彩退化,影像失真,距原版已经十万八千里,如果以这样的基础再来“创造”,能有什么出息呢?其作品之低下蹩脚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展开阅读全文 ∨

造化天工

吴作人先生在欧洲留学期间,获得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金奖桂冠荣誉,他的油画达到了当时油画故乡青年们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三十年代,他的油画造型精到,色彩浓烈饱满,深得佛拉芒派之精粹。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激荡人心的西北之行后,当他站在西方油画技法的高峰上回顾东方时,发现高度写实油画本身的性能不能满足他的艺术创作理想。

“中国画的特点在于意在言外,……写实的油画难于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很客观地把画家本身的情全盘寄于所要表现的外观。”

吴作人四十年代这种对单纯写实倾向不满足,这种向东方艺术情趣回归的倾向,这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加强主观感情表现的写意要求,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带有时代色彩的普遍趋势。西方艺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大河改道的趋势,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家画风的巨变;中国一批画家也掀起现代艺术的思潮,陈师曾对文人画的重新评价、齐白石等功力深厚的画家也要衰年变法;其艺术求变的出发点本质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吴氏年谱

1908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原籍安徽省泾县茂林村。

1912年——父丧,靠长兄当职员维持全家生活。

1921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在校期间与同学组织美术组,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学习。

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学习。加入田汉、欧阳予情、徐悲鸿组织的文艺团体“南国社”,并参加他们所倡导的文艺革新运动。

1928年——入南国艺术学院,在徐悲鸿主持的美术系学习。同年秋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

1929年——与专程从北平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旁听的萧淑芳女士邂逅。(萧淑芳,一九一一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县,自幼喜爱绘画。一九二五年在北京从师汪慎生、汤定之学画中同年被推举为南国社南国画美术部长。在《南国月刊》发表第一幅作品《和平神下的战舰》(素描)。

1930年——在上海举办吴作人、吕霞光、刘毅三人联展。抵法国巴黎,是年秋考入

展开阅读全文 ∨

吴氏基金会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基金会”)于1989年8月由吴作人先生亲自创建成立,是中国最早的,影响力最广泛的,规模最大的名人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是非营利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民间公益机构。

中国愿意投身艺术的学生

艺术爱好者

艺术创作者、艺术从业者、艺术研究与评论者

企业

艺术机构与基金

艺术赞助人

在运作方式上,以自主运作项目为主,同时兼有资助。其中由基金会自己策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和基金会将自己策划的项目委托其他机构实施完成(如由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实施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之吴作人档案、徐悲鸿档案)这两种方式为基金会的主营方式。对于由他人策划并实施的项目,基金会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资金支持、学术支持、冠名支持等不同的资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