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董天知
别名:原名大文、旭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荥阳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40年
职业:革命者
毕业院校:开封第一师范学校
信仰:共产党
概述
永远的丰碑董天知:英气冲天
■抗日英雄谱
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重要领导人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士常存鸭绿江。”
人物生平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学生运动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
天知在北平读书时,先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夏,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担任北平市团委干事、儿童局书记、主持出版《好儿童》、《苦孩子》等半公开进步刊物。
民国20年夏,中共北平党组织被破坏,天知于6月30日被铺,判刑5年,扣押在北平反省院监狱(草岚子胡同)。在狱中,他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负责共青团工作。冬季、为反对非人待遇,开展绝食斗争。天知虽卧床,但仍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粒米不进,斗争胜利时,他已奄奄一息。民国24春,敌人决定把薄一波、
人物事迹
1931年7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机关召开秘密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他们指使特务在省机关门口“蹲坑”。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干事的董天知因事先未得到河北省委遭到破坏的消息,一走到省委机关门口,就被特务抓走,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部。
这次被捕的有河北省委、省军委、省团委三个系统和北平市委的殷鉴、薄一波、乔国桢、刘澜涛、杨献珍等300多名负责同志。
敌人看到董天知不过十七八岁,便煞费心思不断对董天知进行审讯,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在审讯过程中,敌人妄想动摇董天知的革命意志,胡说什么“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革命失败了,斗争没有希望”,企图诱骗董天知“转变”,然后,使其供出党的秘密和党组织的名单。董天知立刻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敌人的阴谋遭到失败后,便原形毕露,对董天知进行严刑拷打,逼迫董天知“转变”,并威胁道:“不转变就要枪毙,到那时
革命历程
董天知(1911—1940),原名董亮(一说董大文),曾名董旭生。董天知并不是他的本名,关于“天知”名字的来源,据说革命时期,他曾被捕入狱,敌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出狱后,大家都叫他“董天知”了。河南省荥阳城关人,一说1912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
董天知的父亲董钧是一位教书先生,仗义疏财,创办学校,在当地颇有名望。董天知姐弟5人,他排行老二。6岁入荥阳私立煦新小学读书,成绩优异。1926年,高小毕业考入本县初中,因家中困难一度辍学,在亲友的帮助下,1927年,董天知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此期间,结识了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彭湃也曾在董天知老家隐居避难)。他开始接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因在学生中宣传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罢课、游行活动,终被学校开
人物评价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决死第三纵队的具体任务就是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3个日军据点。
8月20日凌晨,董天知带领部队到达潞城县城北王郭庄,被汉奸出卖,敌人纠集日伪军200多人包围王郭庄。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董天知亲率警卫排阻击敌人,身重7弹,和28名警卫战士全部英勇牺牲。
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不久移灵于太行山平顺县侯壁村北,再次进行了安葬。
陈万卿曾专程去董天知牺牲和安葬的地方考察,他说,董天知的纪念碑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凿建的一个6米多高的石碑。
一位参加过董天知葬礼的老人回忆说,当时老百姓自发捐了100多担小米,才修好的,一天几十个人只能挪动四五米。
在当地,广泛流传着纪念董天知的“山西民谣”: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董政治委员为解放而牺牲!莫悲痛,莫伤情,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