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咏梧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咏梧
别名:原名彭庆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今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48年
职业:党员
毕业院校:四川省立万县师范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担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 担任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 1948年元月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
代表作品:编辑《挺进报》
人物经历
彭咏梧,原名彭庆邦,小说《红岩》彭松涛的原型。1915年生于四川云阳县红狮坝彭家湾(今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全家老小靠母亲务农维持生活。虽家境十分贫寒,但望子成龙的母亲仍节衣缩食,把彭咏梧送进了当地的学堂“易氏族学”(今彭咏梧小学的前身)就读。懂事的彭咏梧深知自己上学读书不易,于是埋头苦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博得老师和乡邻的称赞。
1931年秋,16岁的彭咏梧进入云阳县城中学读书。时值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件”爆发,这给彭咏梧日渐成熟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加之在老师(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他的思想逐渐起了变化,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马列书籍及进步刊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质问反动当局,因表现突出,被学校开除,后经外婆四处托情,又才勉强留校继续学习。
1935年1月19日,与上海中央特科直接联系的中共云阳县党组织,在云阳县发动了工农武装起义。这使彭咏梧深受启发和教
其它资料
彭咏梧烈士遗骸迁葬经过
1947年12月15日在奉节青莲乡邻近的昙花乡母圣垭,彭咏梧、陈太侯主持召开了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彭咏梧代表上级党委指派陈太侯作支队司令员,自己兼政委。经过多年准备,其时支队已有党员30多人,游击队员600多人,枪支250多支,决定1948年1月28日在云、奉、巫三县同时暴动。由于游击队的活动不够隐蔽,引起敌人戒备,一时三县同时暴动无法下手,只好先突袭云阳商业重镇南溪。
1月9日南溪首战告捷。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为扑灭这支革命力量,立即调正规军79师驻防万县,其下属3个团进驻奉节、巫溪、云阳。师长方靖派驻巫溪的581团田演梧营与云、奉、巫三县警察中队“血洗青莲,踏平公(平)昙(花乡)”。为保存力量,避免损失,彭咏梧提出“转移外县,扎下根来,杀回马枪”的方针,决定兵分两路,向外线转移。彭咏梧率领基干队经竹园撤退巫溪红池坝,1月16日遇敌伏击,突围时彭咏梧为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