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襄简介

王襄简介

淘名人 2019-06-21 11:43 热度:

王襄

王襄(1876.12.31--1965.1.31),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1959年天津市书法研究会在天津市文史馆成立,他出任首任会长,直至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襄

别名:王纶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876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1965年1月31日

职业:金石学家,甲骨文专家

生平事迹

1876年,王襄出生于天津城东门里仓门口的一个文物研究世家,父亲是王恩翰,母亲郑氏。七岁时,王襄跟随兄长入私塾读书。10岁时,其父考中举人;11岁时,改入樊氏私塾学习。王襄自幼喜欢小篆、古书,曾师从王守安。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福建、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等省盐务稽核所任职多年,曾在四川川北盐务局(今四川省三台县)拜心意拳大师宝鼎为师学习武术和内功十三段,并参与宝鼎内功十三段书籍的校核工作。

范寿轩是晚清末年经常往来于京津地区的古董贩子。一日范寿轩急匆匆地来到王襄家,说在河南见到一种“龙骨”,上面刻有古代的文字,问他想不想要。王襄一听,很感兴趣。正好孟广慧也在座。孟广慧是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很有名气。听说是有古文字,二人赶忙催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由于当时交通还不便利,直到一年后,也就是1899年,范寿轩才带着从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甲骨研究先驱

王襄对于甲骨文不仅有鉴定、购买之功,还有著述传世,著述颇丰,撰写甲骨文、金石文和个人诗文等方面书稿有四十余部,多未刊行。

在王襄所著的《簠室殷契序》一书中,明确记载了他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首先发现、鉴定、收购甲骨的经过,以及此后研究甲骨文等情况。

他写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此书于1920年出版。1925年他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公布了他收藏的五千多篇甲骨中的精品。

除上诉三者外外,还著有《簠室殷契征文附考释》、《殷代贞史待征录》,以及《殷墟书契待问篇录本》、《簠室所抚殷契》和《纶阁所录殷契》等甲骨文研究专著。

金石研究

除甲骨文研究外,王襄先生在金石、陶器和简策等方面均有专深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专著有《毛公鼎释文》、《滕县汉石刻画记》、《三体石经考录本》、《古镜写影》、《宋钱志异录》、《纶阁所抚金石文字》、《古陶今释》、《古陶残器絮语》、《流沙坠简勘误

展开阅读全文 ∨

纪念先驱

1、为了彰显王襄先生等先贤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甲骨文发现百年”纪念日的时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编印出版了《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收录了罗振玉、王襄、郭沫若、胡厚宣、商承祚、容庚和唐兰等甲骨学专家的著作近50种,是甲骨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王襄先生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有开创之功。

2、2009年12月18日上午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举行了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110周年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

人物故居

王襄是中国著名的殷虚文字研究专家。其故居坐落在东门内大街大刘家胡同15号。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建筑面积237.46平方米,共有房舍20余间,是一所两进的四合院。

进大门后,门楣上高悬“太史第”、“经魁”、“文元”、“贤士”匾额,标明是科第联翩之家。该院舍建于清代中叶。进院后右侧一间俗称倒座的为厅房,接待客人用,2小间北房,亦称“宝古经舍”,是为书斋。其房几经拆修改建,除北院门楼、门房、客厅、后院房子框架、东房的板墙尚辨原貌外,余已不复存在。现均为居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