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培刚简介

张培刚简介

淘名人 2018-09-02 10:38 热度:

张培刚

张培刚(1913.7.10-2011.11.23),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张培刚研究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对发展经济学的开创和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引介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创立了系统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构想,为发展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率先倡导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和普及。张培刚曾获亚洲粮农奖、第一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培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黄安(今红安)

出生日期:1913年7月10日

逝世日期:2011年11月23日

职业: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国立武汉大学、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提出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农业与工业化》

人物生平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未满12岁的张培刚小学毕业,到武汉读中学。这期间,武汉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受“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影响,他刻苦攻读数理和社会科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武汉省立第一中学初中毕业(现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次年顺利进入经济系学习。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月,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学位,即被选送到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四月,张培刚与吴于廑同榜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留美公费生。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张培刚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通过答辩,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张培刚从哈佛大学毕业时,拒绝张伯伦邀请他在哈佛任教的邀请决定回国,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

中华民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和宗师

1947年,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哈佛大学授予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和“大卫·威尔士奖金”(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荣誉奖)。后来被国际公认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被翻译成西班牙文,流行于南美。1989年他写的《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一文力挽狂澜,拯救发展经济学于重危之际。1992年,他出版的《新发展经济学》实现了研究立场、对象、主题、方法的重大变革,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为发展经济学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方经济学(即市场经济学)的介绍者和评价人

从改革开放以来,他不仅通过著作和讲学,全面介绍了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科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围绕“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借鉴和利用”,“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评价。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在研究和讲学、写作中,特别是在他著的《微观经济学》中不断强调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张培刚生前曾任职务: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院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

1947年,兼任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

人物评价

张培刚先生是中国卓越的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经济学理论创新,创立了系统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为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倾注了全部精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纪念张培刚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严谨创新的治学作风和教书育人的大师风范。希望与会专家努力研讨,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献计献策。(湖北省委书记张昌尔评)

张培刚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其论文获威尔士奖,但他毅然回到祖国,见证并参与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他所有学术成就都建立在对中国实际和实践的深切关怀上。二是淡泊名利与提携后辈。先生一生对人真诚豁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为人师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人才。(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评)

1982年,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钱纳里来华讲学时说:“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你们中国人,是张培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