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洪沅简介

张洪沅简介

淘名人 2019-06-13 12:14 热度:

张洪沅

张洪沅,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字佛宁,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他对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速率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参与或主持创办了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的3个应用化学研究所,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重庆大学第四任校长,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化工原理》教材,培养了几代学子。他毕生热心学会工作,是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创办者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洪沅

别名:佛宁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华阳县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92年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

早年经历

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童年时,父母早逝,家境清贫,由伯母抚养。

1916年,张洪沅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常同时做两项实验,全学期的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做完了。由于他学习成绩优良,而家庭经济困难,学校安排他为学习较差的同学补课,可得少量报酬。三个暑假他都参加了社会实践工作。一次与同学一道到河北唐县做农村调查;一次到天津农业试验场学习;一次在北京市内为一公司翻译科技资料。参加这些活动,使他知道了不少天下大事。他痛恨帝国主义国家仗其科学技术优势侵略我国,感到要强国雪耻,必须普及教育,发展科学,兴办实业,走“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道路。

1924年8月毕业后,张洪沅到美国留学,入加州理工学院化工系三年级学习。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刺痛了他的心:在他们参加冬令会时,有一同学去理发,但理发店不给理,说他是有色人种。张洪沅与同学们对此非常气愤,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大事记

1902年农历4月初8,出生于四川省华阳县

1916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

1924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

192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193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晋升为副研究员

1931年回国,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南开大学任教

1939年受聘为四川大学中英庚款董事会讲座教授,兼任化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1941年-1952年任重庆大学校长、重大校务委员兼化学工程系主任

1952年-1956年任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教授(泸州)

1956年-1992年任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名誉系主任。

1959年,评定为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唯一的一位一级教授。

1992年12月28日去逝,享年九十岁

担任的社会工作

1930年2月,在美成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担任首届理事、会刊委员会和名词委员会

的主席

1931年-1934年,担任“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会长

1932年,发起

展开阅读全文 ∨

任职及头衔

张洪沅1978年任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成员,1980年出席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表彰他在科技工作中的出色成绩,1983年张洪沅被评为四川省科协先进工作者,1985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编委会委员,1983年至1988年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名誉顾问。

张洪沅历任四川省一至五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央参议委员会参议。

创办杂志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中国化学学会”及《化学工程》杂志创办者之一

1929年初,张洪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现该校图书馆内陈列有各国化工期刊,唯独没有中国的期刊。他深受触动,决心要成立一个学会,创办具有一定水平的化工期刊,使中国跻身于国际学术之林。于是他和顾毓珍等一些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学会,很快得到我国化工界的热烈支持和赞助。1930年2月“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在美国正式成立,理事会由5人组成,他成为第一届理事,并担任会刊委员和名词委员会主席。学会成立后,张洪沅为创办中国《化学工程》杂志,历尽艰辛。1931年回国后继续努力奋斗,几经周折,《化学工程》创刊号终于1934年8月在天津出版。年仅29岁的张洪沅作为刊物的经理?编辑,总是以极大的热情为扩大《化学工程》的影响,为提高中国化工学术的地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刊物的影响,自1935年起《化学工程》用英文刊登文章,开始向国外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科研开拓者

中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

化工科研道路上勤奋的开拓者 

张洪沅善于组织科技力量,发挥人才专长,不断开拓。他积极创建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化工研究机构,进行开拓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工作。早在南开大学任教期间,他就和张克忠教授一起共同主持南开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工作,并兼任副所长;在四川大学理学院时,他主持创办了四川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在重庆大学时又创办了应用化学研究室,均由他兼任主任。他先后主持的3个研究机构,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面向社会,为工矿企业服务,为企业分析原料,化验成品,以及对与生产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等,对我国橡胶、制盐、制药、制糖、酿造等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这期间,他研究发表了《由棉籽废油裂解制汽油》、《温度对流体阻力的影响》、《芦苇纸浆》、《大豆乾酪素之提取》等论文,并发表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综述性文章,如《相似论在化学工

展开阅读全文 ∨

张氏公式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张洪沅早在20年代对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速率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这是他学术上的一项出色成就。早期的硫酸工业都采用硝化法,设备生产强度低,产品浓度只有60%~70%。1913年发明钒催化剂,开拓了接触法硫酸的新天地,但还很不完善。张洪沅的博士论文《接触法硫酸反应速率的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导出了更有工业实用价值的硫酸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化和设备设计合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了接触法硫酸生产的迅速发展。他的研究成果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罗吉尔(Rogers)在他所著《工业化学手册》(Manualofindustrychemistry)一书中对张洪沅的研究成果做了转载,并称所得的公式为“张氏公式”。

重庆大学相关

恢复、发展重庆大学,为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重庆大学因反对重庆国民政府关于并校的决定于1941年9月初被勒令解散后,是年底,张洪沅受命担任重庆大学整理委员会主任,恢复了重庆大学。

1942年2月他正式出任重庆大学校长。他到任后,首先组织行政会议和校务会议,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并在教授、副教授中按101的比例由教授会选出代表参加校务会议,使一般教授都能发表意见,直接参加学校管理。为了扩充教师队伍,加强各级领导,提高教学质量,他特别注意聘用海内外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如文理学院院长段子夔、工学院院长冯简、商学院院长陈豹隐、医学院院长陈志潜、法学院院长罗志如,还聘请了一批有名的教授,如物理系谢立惠、化学系谢秉仁、教育系罗容梓、政治系潘大逵等。与此同时,他对学校校风、纪律进行了整顿,发现学风不正、舞弊现象,坚决加以纠正,明令禁止考试舞弊,对无视校纪者予以开除处分,有后台的学生也不例外,从而扭转了重庆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1张洪沅,接触硫酸法反应速率的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摘要集,1930

2张洪沅,王舜绪.氧化茶籽油的研究.化工工程,1934,1

3张洪沅,张克忠,张德惠.从废棉籽油制造汽油的研究.化学工程,1935,2

4张洪沅,谢明山.化学工程机械.商务印书馆,1935

5张洪沅,张德惠.芦苇制造纸浆.化学工程,1936,3

6张洪沅,张德惠.钒催化接触硫酸法反应速率的研究.化学工程,1936,3

7张洪沅,张德惠.大豆干酪素的研究.化学工程,1937,4

8张洪沅,DecolorizationofMassecuifesolutionbyAnimalcharcoal.化学工程,1937,6

9张洪沅,勾福长.四川土法制盐的研究.化学工程,1939,6

10张洪沅,化工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11丁绪淮,张洪沅等编著.化工操作原理与设备.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1955

12张洪沅,丁绪淮,顾毓珍编著.化学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

中国化学工程

张洪沅从美国回国时,国外化学工程教育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而在中国,这一新兴学科尚相当陌生,化学工程教育更处于落后状态,连一本教材也没有。张洪沅认为这种状态不能长此下去,决心为发展化学工程学科和化学工程教育事业,使我国化工事业能独立于世界之林而奋斗。他首先自己编写教材。1935年,他与谢明山共同主编出版了《化学工程机械》一书。该书对化学工程的内容、性质及其所用机械等均作了介绍,是中国第一本用中文写成的化学工程教材,当时在国内影响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加积极参与化工教材建设工作。1955年由他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化工原理》教材,奠定了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教材中把化工原理概括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流体流动,第二部分为传热,第三部分为传质,使过程与设备融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至今该体系仍为化学工程书刊所沿用。1957年,他与丁绪淮、顾毓珍合编出版了《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一书,作为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