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文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厦门
出生日期:1935年
逝世日期:2014年5月14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人物评价
“非常突然!5月9日我送爸爸去机场,没想到竟成永别!”5月15日晚,正赶往厦门料理后事的陈磊在电话中哽咽地告诉记者。
14日晚7时40分,我国农业考古学科创办人、茶文化研究著名专家陈文华教授在大庆出差途中因病逝世,享年80岁。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同为茶文化研究著名专家——陈文华的老同事、学术搭档余悦教授评价:陈文华教授的逝世,给中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研究与推广、江西茶界,都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
事件经过
“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他是赣茶文化研究、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江西茶文化界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15日,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悦,惊悉“中国农业考古第一人”、我国茶文化泰斗陈文华教授,于5月14日20时07分在出差途中不幸逝世,决定要赶往陈文华的老家福建,送好朋友一程。
“他是这个月的12日在哈尔滨参加一个茶文化学术研讨会后,13日出差到大庆进行茶文化交流的,没想到14日就……”余悦向记者介绍,他与陈文华交往20多年,从没看他松懈过。
“我们正在编一本300万字的《中华茶史》,我是主编,他是总编委,他这一走,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建议了。”余悦介绍,陈文华平时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还有2个月就是他的八十大寿,如今突然逝世,令他难以接受。
“农业考古学从无到有,逐渐成长成熟,这是陈文华的贡献。”余悦回忆,陈文华从事考古研究工作40多年,一直致力于中国农业考古学研究。陈文华最大的成就,就是
人物成就
他把中国茶文化端上国际舞台
“他的去世是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重大损失。”中华茶馆联盟发起人之一、副会长王怡灵在微信中说。中华茶馆联盟发起人之一、会长张卫华在微信中哀悼:陈文华教授是他此生最崇敬的真正茶人,是江西茶界引以为豪的专家,是中国茶文化界的一面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他把中国茶文化端上了国际舞台。”余悦介绍说,从2004年起,陈文华每年秋都应邀赴日本东京、京都等地讲授中国茶文化课程,培训日本学员。 余悦回忆,除了去日本教学,陈文华还多次应邀出访韩国、泰国、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讲学,并先后于2003年、2004年、2009年三次应邀带南昌女子茶艺队出访法国。
“由于陈文华教授在茶文化界的突出贡献,已被公认为全国茶文化界的泰斗,在国内外茶文化界享有很高声誉。”余悦说,更令他感动的是,陈文华教授不顾年岁已高,仍孜孜不倦奔走于全国和全省各重点茶产区指导茶文化研究和培训教学工作,并开创了江西乃
主要经历
陈文华1935年出生于霞浦三沙,少年时代毕业于三沙中心小学,1947年举家迁厦门,父亲是个木匠。还在他十岁的时候,因生活所迫,父亲就丢下一家老小,背井离乡,漂泊到海外谋生,善良的母亲节衣缩食供他读书。陈文华发奋苦读,在文学、历史、美术、文艺等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成为厦门大学历史系一位高材生。毕业分配在江西博物馆。在八年中,他参加挖掘了上千座古墓,江西几个大型水库
他几乎是用脚一步一步量完的。在无数个充溢瘴气的墓穴里,他总是头一个进去,掘墓时掉下的砖头泥土经常砸得他头昏眼花。有时为了守卫文物,他还要在墓地过夜。为搜集农业考古资料,他跑遍了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博物馆。 他发现将农史研究与考古学结合起来将有广阔的前景,可以形成一门边缘学科,于是提出“农业考古”的概念。于是他决定用国家农委领导人资助他的科研经费创办了大型学术刊物《农业考古》。杂志一出版,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英国研究中
学术论著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简明图表》(农业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
《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合作)(农业出版社1983年1月出版)
《中国稻作的起源》(日本东京六兴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获江西省第四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论农业考古》(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谱》(农业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第五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获第9届中国图书奖、1994年度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南京犬学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农业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获2002年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长江文化研究文库)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