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夫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介夫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省绥德县
出生日期:1921.01
逝世日期:2013.04.04
职业:原北京市政协主席
毕业院校:绥德简易师范
信仰:共产主义
个人履历
1921年1月,生于陕西绥德。
1938年,毕业于绥德简易师范学校。
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8月起,任《黄河日报》编辑,华北新华日报社通联科科员、科长,特派记者,东北日报记者。
1946年4月起,任辽宁省清原县委宣传部长,吉林省长白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吉林省通化市委书记,辽东省总工会秘书长,营口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委文教部高教处处长,辽宁省高等教育局局长。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稀土元素分离理论的研究。曾合成一些新稀土化合物(如含、Bi、Sb亚砜)。在f-f、f-d的跃迁方面取得一些重要成果。提出了稀土离子4fn组态的量子数S.L.J和基态与最近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等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在配位场对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线的位移、强度、劈裂的影响等
相关事件
已经88岁高龄的原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协主席白介夫,回想起60年前充满牺牲奉献的战争岁月依然充满了感慨。日前,这位对北京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世纪老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从陕北到东北的数千里跋涉、在太行山上赵树理的趣闻轶事令人忍俊不禁。这是位乐观而智慧的老人,在经历战火的岁月、在拨乱反正的年代都充满了胜利的信念。白老说,现在回望1949年,那的确是整个国家的历史分水岭,也是自己人生新的旅程,当年从延安起步的革命道路已经走向了新阶段。白老的回忆就从1949年向时光的前后两端延伸——革命风云与建设征程,同样充满了人生闪光的足迹。1938年到1949年,白介夫和赵树理住一个房间办报,当时赵树理被当成要饭的不让进门,拿起菜刀要砍人。无论如何,1949年之前的岁月都是难以忘怀的。在战争年代,却总有着这样那样的趣事。满头白发的老人说起这些故事依然神采奕奕。
白介夫入党时才18岁。“我是在绥德师范学校入的党
人物评价
吕锡恩在人民网发表文章称白介夫是一位值得称道的领导,孙鸿烈同志曾在《科坛文明天地》1997年第二期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在“文革”下放劳动时,白介夫曾任他们的支部书记,给他们留下极好的印象。他写道:“他确实很好,有眼光,能团结人,不搞极左那一套。我们对白介夫印象很好。综考会的人对他印象很好。”
白介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给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想起都会有一种遗憾的感觉。尤其在70年代,白介夫调离科学院后,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如果白介夫还在管我们这个所,我们这个所会是怎样?议论多了,便流传出一个故事来形容他的工作方法。故事说的是在“文革”期间,一些青年人都不太干工作和读书了,呆着没事便到传达室下棋。每天传达室都挤着一些年青人,直到深夜才肯离去。见此情景,许多人都很着急。有一天,白介夫路过那里,信步走了进去,他站在棋盘旁指点着应走哪一步,活像他们的一个老棋友。棋一局接着一
个人荣誉
1952-1954,建立从独居石提取钍和混合稀土的中间工厂,参与
1954-1955,建立提取钒的中间工厂,主持
1958-1964,建立分离稀土的中间工厂,主持
1978年,稀土的提取、分离、分析和应用,中国科学大会
1993年,稀土化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年,稀土光谱,世界科学出版社公司
1993年,镝离子(Dy)黄色和蓝色发光强度的比值,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稀土的提取、分离、分析与应用》获1978年中国国家科学大会奖。获得六项授权发明专利。在中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30余篇。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WorldScientific)出版《RareEarthsSpectroscopy》会议论文集,1993年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稀土化学》专著,2000年在院士科普书系中出版科普读物《稀土元素——您身边的大家族》
白介夫曾在湛江度过整个中学时期。1938年初,日寇飞机经常狂炸广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