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侠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廖侠怀
外文名:Liao Xiahuai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 港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52年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花王之花》《火烧阿房宫》等
人物美誉
廖侠怀香港著名粤剧演员。广东新会人。父母早丧,1903年生。12岁即离乡到广州濠畔街鞋店当学徒。后又转卖报纸。从小酷爱粤剧,没钱买票,经常在戏院后台外面听戏或在窗缝中偷看,不久便学会哼几句粤曲。后去新加坡一间工厂当车工,晚上参加当地的工人业余演剧活动,1923年粤剧著名小武靓元亨到新加坡演出,一次偶然机会靓元亨去观看业余工人演戏,他发现廖侠怀有艺术天份而收他为徒弟,改艺名“新蛇仔”。从此,廖侠怀开始了粤剧生涯。
廖侠怀的表演艺术独树一帜,饮誉省港达20年之久。他是30年代粤剧四大名丑之一。代表作有《甘地会西施》、《双料龟公》、《花王之女》、《大闹广昌隆》等。他所演的角色有慈禧太后、红娘子、跛子、哑仔、矮仔武大郎、麻疯病人等等,演什么像什么,形成当时著名粤剧五大流派中之一--“廖派”。他也因此有“粤剧名丑生”之称。1952年5月在香港逝世。
20年代后期,广州的“梨园乐”班订廖侠怀回国当第二丑生,
个人评价
千面笑匠廖侠怀对粤剧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除了杰出的表演艺术外,他还创作过不少粤剧剧目。如《罪》,《罪上加罪》、《双料龟公》、《哑仔卖胭脂》、《甘地会西施》等。这些戏都有一定影响,但《甘地会西施》影响最大。从剧名看来,这个戏是颇为荒诞的,似乎是故作惊人之态,意在哗众取宠,追求票房价值。实际上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过去粤剧历史采取盲目否定态度,对这类戏不作具体分析,凭“顾名思义”就判之以罪。《甘地会西施》一剧也一直被当作殖民地化商业化的坏典型看待,“蒙冤”几十年。须知前人的创作是艰辛的,有些还是可贵的,今天我们可不能再采取那种轻狂、草率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剧目了。我们应以科学的方法来公允地评价它们。
民族自尊
廖侠怀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国民党的崇洋媚外政策十分反感。《甘地会西施》一剧就有好几处表现了他的这种可贵的爱国精神。廖侠怀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消极的怨言中,而是积极地去鼓吹改变这种现实。廖侠怀的爱国热情还表现在剧本人物的塑造上。剧本歌颂西施、范蠡、伍子胥和甘地等爱国英雄。尤其是对西施这个人物的更是推崇备至。廖侠怀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阅读了几本春秋战国的史书,从事重集关于西施的事迹,想编撰一部为西施吐一口气的剧本。”“关于西施的事迹,传说颇多,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亡吴兴越之后,范大夫把西施要了,泛舟于五湖;另外一说,谓勾践凯旋途中,而狠毒的越国夫人把西施溺毙。若前一说是真,这未免太委屈西施了;若后一说是真,西施的遭遇也太惨酷了,西施当有其无限的苦闷,无限的隐痛。”廖侠怀想通过一个戏来为西施鸣不平,足见他对这位爱国者的敬重和热爱。他还舍弃了范蠡与西施“情根早种”的富于戏剧性的
创作三点
剧本没有靡靡之音,没有卿卿我我的爱情,更没有廉价的眼泪和庸俗的笑声,却有着严肃的发人深省的救国救民的呐喊。这个戏产生于抗战胜利后不久,当时廖侠怀对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夺取了人民的胜利果实是不满的,对重又陷入半殖民地的国家命运是担忧的,因此他要写一个戏来大声疾呼一下。廖侠怀能对旧中国的社会黑暗有一定认识,与他的出身经历有关。他出身贫苦,而且生理有缺陷,饱受社会的凌辱,对旧社会怀有满腔怨愤。他的妻子也是出身贫贱的婢女,他总是在演出的戏里,寻找一切机会针砭时弊。比如他曾经编演了揭露监狱黑暗的粤剧《罪》,被国民党下令禁演,但他并不屈服,再编一个下集《罪上加罪》。抗战胜利后,金元券贬值,廖侠怀就在《六国大封相》里穿一件用金元券贴成的戏服出场,讥讽挖苦这种不值钱的货币。在《双料龟公》一剧中,他又用大段口白控诉社会不平,怒斥豪富贪官,指出穷苦人民的屈辱和悲剧都是他们造成的。他的这种思想观点几乎在他演出的所有
作品简介
《花王之女》花王之友霜月与林子才两小无猜,私订了终生并有了爱情结晶。林父为巴结权贵,不顾儿子反对而将其子配与相国之女妙玲,逼令他拜堂成婚。霜月误子才忘情负义,闯进洞房怒责之际而产下一婴孩。妙玲将花王父女逐赶,子才悲痛欲绝出征……《大闹广昌隆》这是一个人鬼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郑丹瑞乃当年“丽的呼声”街行情主持人,在一次意外中跌落海中,被一把偶然飘来的美丽雨伞救起……附在雨伞中的鬼魂陶君微出现,她要求郑带她回去,昔日那爱与恨,生与死的伤心地“广昌隆”,找她的负心丈夫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