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梅葆玥简介

梅葆玥简介

淘名人 2019-06-07 11:29 热度:

梅葆玥

梅葆玥(1930年9月28日——2000年5月23日),女,京剧老生。祖籍江苏泰州。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唯一女儿,被视为掌上明珠,故取名“葆玥”。1943年,梅葆玥师承李桂芬,学唱老生。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梅先生创作出生前最后一出剧目《穆桂英挂帅》。1983年,由梅葆玖、葆玥率领的梅剧团访日。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1998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聘任她为馆员;梅兰芳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梅葆玥

国籍:中国

星座:天枰座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0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3日

职业:京剧老生

代表作品:《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

父亲:梅兰芳

祖籍:江苏泰州

个人简介

梅葆玥,女,京剧老生。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1930年9月28日,农历庚午年八月初七日;逝世于2000年5月23日,农历庚辰年四月二十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第七个子女,是唯一女儿,被视为掌上明珠,故取名“葆玥”,玥--美玉也,生于北京无量大人胡同。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她自幼天资聪慧,父亲一有戏,总是闹着要一同去剧场。母亲福芝芳的师妹李桂芬是师从刘鸿声唱老生的第一代著名京剧女演员,她发现葆玥性格豪爽,大嗓尤为高亢洪亮,韵味十足,是棵唱老生的好苗子,于是毛遂自荐,从1943年起教葆玥学起了京剧老生。从此葆玥白天读高中,晚上抽空学戏,吊嗓练功,春去冬来,从不间断。梅葆玥的演唱,规范讲究,嗓音苍劲醇厚,衷气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细腻严谨。其擅演剧目有:《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辕门斩子》等。

早年经历

葆玥自幼天资聪慧,血液里流动着梅氏家庭艺术的遗传基因,打小做着明星梦。她尤其崇拜父亲的学生、自己的师姐言慧珠。1943年,葆玥师承李桂芬,学唱老生。从此葆玥白天读高中,晚上抽空学戏,吊嗓练功,春去冬来,从不间断。1946年,葆玥、葆玖在上海皇后大戏院初登台,演出《四郎探母》,首演即获成功,那时葆玥16岁。新中国成立前夕,葆玥考上了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在这期间她又拜陈秀华为师,学习了许多余派剧目。

1953年,葆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即现在的中国戏曲学院)任国文教员。在这期间,她又拜王少楼为师。1954年,葆玥被调往中国京剧院,开始了达45年的演员生活。

1955年,中国京剧院派出一支由优秀青年演员组成的青年团访问北欧,葆玥也在其中。欧阳予倩先生专为葆玥与江新蓉导演排练了《人面桃花》,她饰小生崔护。在瑞典演出期间,梅兰芳的老朋友、瑞典国王古期塔夫六世亲切会见了她,重温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演艺经历

1962年8月11日,农历壬寅年七月十二日,晚: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第四场

1962年11月2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初六日: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1962年赴沪联合公演

1981年8月25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六日,19时:北京举办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二场

1984年10月29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六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四场

1984年10月31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八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六场

1987年4月11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四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一场

1987年4月12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五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二场

1987年4月15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八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五场

1987年4月17日,农历丁卯年三月二十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七场

1987年4月19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梅葆玥的演唱,规范讲究,嗓音苍劲醇厚,衷气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细腻严谨。她的演唱风格,初以高亢洪亮为主,后习余派、杨派,追求韵味的醇厚。至后期,又主要演习孟小冬之唱法,颇有心得。其擅演剧目有:《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辕门斩子》等。

复出经历

1983年,由梅葆玖、葆玥率领的梅剧团访日。这是梅剧团第四次、“文革”后首次访日,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回国后,她与张君秋之女张学敏排演了老舍创作的《新王宝钏》及新编历史剧《三关排宴》,演出达数十场。

京剧女老生多擅长唱文戏,而她在近50岁时偏要尝试排演武老生戏——《战太平》。于是她天天扎着大靠、练甩发、练身段、练武打。膝关节受伤了,但丝毫没有削弱她坚定的信念。《战太平》在北京成功的演出后,又在东北各地演出多场,直到北医三院的医生向她发出再演下去伤腿有可能致残的警告才作罢。尽管这样,尽管从此后严重的伤痛一直伴随着她,但她一直为自己近50岁时这一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攀新的艺术高峰的举动而自豪。

1987年她退休了,因为舍不得离开心爱的舞台,心里有着很强的失落感,很少流泪的她流泪了。

1993年,她与国内众多京剧艺术家组成阵容庞大的京剧团赴台湾演出,其间拜会了张学良、陈立夫、蒋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她一辈子很勤奋,老老实实做人,热爱京剧艺术。她为人正直,性格直率,有着很好的人缘,愿意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没有陋习。参加各种演出从不计较名利,只要能为观众演出、不离开舞台,就是最大的快乐。她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有着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对于自己演出的剧目,都要很认真地加以整理,使之通顺合理。她的演唱,规范讲究,嗓音苍劲醇厚,底气充沛,扮相俊美儒雅,表演细腻严谨。她的演唱风格,初以高亢洪亮为主,后习余派、杨派,追求韵味的醇厚。至后期,又主要研习孟小冬之唱法,颇有心得。她的《红鬃烈马》、《四郎探母》,将余派老生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主演的《捉放曹》、《文昭关》、《战太平》、《辕门斩子》等剧目已成为剧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退休后,她的社会活动及公益性演出更多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1998年,北京市文史研究馆聘任她为馆员;梅兰芳基金会聘请她担任理事。她时时以一个老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