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干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文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41年
职业:民国外交官,北京大学法律教授,大理院院长,财政总长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人物简介
罗文干(1889~1940),字钧任,广东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市)人。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宣统元年(1909)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经学部考试评为留学生最优,赐法政科进士。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广东都督府司法司司长。民国2年(1913)出任北京政府总检察厅厅长。
1915年,袁世凯成立推动帝制的筹安会,妄图窃国称帝。罗文干参加对筹安会的弹劾,行使检察职权,票传袁世凯不获,遂弃官南下广东策动反袁。
袁世凯死后,罗于1918年任修订法律馆副总裁,次年,出国到欧洲考察司法。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1年,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顾问。是年末,出任梁士诒内阁的司法次长。
1922年,任大理院院长、代理司法总长和王宠惠内阁的财政部部长。当时,众议院议长吴景濂指责他在签订《奥国借款展期合同》上受贿,由总统黎元洪下令将他拘捕,后经调查,于次年无罪释放。
1924年,任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中
人物生平
罗文干1888年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一个富商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1904年,16岁的罗文干被送到英国牛津大学荣誉班读书。除普通功课外,罗文干还学习德文、拉丁文、罗马法、法制史等四门课程,由此奠定了他的法学基础。大学毕业后,他又进入英国著名的“内寺院”读书,但没有获得正式律师和法学硕士文凭。
1909年回国,任广东审判厅厅长。1911年应学部留学生考试,授法科进士。1912年任广东都督府司法司司长,旋升广东高等检察厅厅长。1913年辞职北上,任北京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15年11月因参劾筹安会受袁世凯冷遇,辞职南下,与汤觉顿、徐勤运动广东督军龙济光倒袁未果。
1918年7月,任修订法律馆副总裁。1919年1月,以考察司法名义赴欧,在英国考获大律师资格。归国后,兼北京大学法官讲习所法律教授。1921年10月,任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顾问;12月任司法部次长。1922年1月,兼大理院院长
外交总长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命运再次到了转折关头。1928年2月25日,已成强弩之末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垂死挣扎,改组政府,任命罗文干出任外交总长。6月3日,在罗文干劝谏下,张作霖决定撤兵罢战,返回东北,让罗文干以外交总长身份留京维持秩序。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罗文干协助张学良秘密返回东北,由此结束首次外交总长任期。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罗文干摇身一变,变成了国民政府的官员。1931年12月转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同月由张学良推荐,任行政院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不过,真正让罗文干在民国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则是他的第二任外长的经历。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直接危及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生存,也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在如何处理对日危机问题上,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诉诸国联与直接交涉的两种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