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贤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希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同官(今属铜川市)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41年5月9日
职业:国民党将领
毕业院校:黄浦军校第五期
信仰:三民主义
简介
梁希贤(1898—1941),字哲生,陕西同官(今属铜川市)人,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抗日英雄。1926年,南下广州,投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1927年8月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见习,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梁希贤为胡宗南部,担任新编27师副师长,驻守山西中条山附近。并于1938年-1940年间,于中条山与日军数十次中小型战役。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5月9日,在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壮烈殉国后,率余部继续坚持台寨村阵地,官兵伤亡殆尽,梁希贤跳黄河自杀,慷慨殉国。
基本资料
梁希贤
男
1898年
陕西同官(今属铜川市)
1941年5月9日
中华民国军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于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生平概述
梁希贤烈士,字哲生。陕西省同官县人,1898年生。青年时代,他目睹国家内乱分争,外侮丛生,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富国强兵。
1924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准备北伐。梁希贤闻听消息,决心奔赴广州参加革命。
1925年春,他历尽艰辛,终于来到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考入黄浦军校第五期学习。
1927年夏,梁希贤从军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陆军第22师见习,参加北伐作战。他作战勇敢,完成任务坚决,深为官长所赏识,以战功不断擢升,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7年夏,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梁希贤作为一个爱国军人,满怀对侵略者的仇恨,请求上阵杀敌,以报效国家,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他的要求得到批准,随军开赴抗日战场,进入山西与日军作战。转战数年,以战功升任陆军第22师少将副师长。
1940年春,任第一战区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少将副师长
血战中条山
日军为消灭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消除对其山西交通线的威胁,从苏北、豫东、赣北、晋西等地抽调主力第2l、第33师团,第9、第16混成旅团,骑兵第4旅团及驻中条山第35、第36、第37、第41师团,共计6个师团和3个旅团兵力共10余万人,另调第3飞行集团主力等航空部队支援作战。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卞,企图以迅速的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中国第1战区部队主力包围歼灭。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中国军队在中条山驻守第5、第14、第17、第15、第43、第93、第98军及第9、第27、第80军等部队约18万人,由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指挥,对日军作战。
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面向中条山区发起进攻。在中条山东侧,日军第35、第2l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一部,由泌阳、博爱分两路向孟县、济源的中国守军第9军阵地猛攻,飞机狂轰滥炸。第9军阻击后,于8日夜放弃孟县、济源,撤至黄河北岸封门口既设阵地
战役评价
从整个战役来看,“中国守军处处被动挨打,毫无积极主动精神可言,有利条件荡然无存,甚至没有还手之力”。道路崎岖,交通困难,兵力机动和补给运输均感不便,各部队均无粮食储备,正式开战仅4日,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就致电蒋介石,说“大军已绝食3日,四周皆有强敌,官兵空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武器装备落后,炮兵极度缺乏,日军拥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500门,而中国守军平均每师只有1门,根本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更别谈打破日军封锁。日军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通讯联络经常被切断,作战第一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日军进攻中大量使用毒气弹,使中国守军无法坚守,难以长时间与敌周旋。另外,守军各部队待遇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部队团结合作。还有,晋南中条山因为屡挫进犯之敌,每谓中条山有金汤之固,有恃无恐,思想松散,警戒疏忽。据日方统计,中国军队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仅战死6
个人评价
抗日英雄梁希贤作为一个爱国军人,满怀对侵略者的仇恨,请求上阵杀敌,以报效国家,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随第22师参加抗日战争,率兵转战各地,英勇抗击日寇,屡立战功,升任陆军第22师少将副师长。在抗日战争中,梁希贤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当台砦阵地遭日机狂轰滥炸时,他身先士卒,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亲自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在与日军血战中,尽管伤亡惨重,弹尽援绝,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同在台寨阵地壮烈殉国;梁希贤遂率部坚守台寨,仍激励士兵,为保卫祖国山河奋勇杀敌战斗,士兵伤亡殆尽;梁希贤为不被敌人生俘,投黄河殉国,最终与凶残的日寇拼死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