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均正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均正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嘉兴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80年12月16日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19年7月,毕业于浙江嘉兴一中。
在农村小学教学4年,并自学英文。
1923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编辑,先在理化部编撰理化读物,后调《少年杂志》、《学生杂志》任编辑。
1926年,应上海大学文学系主任陈望道之邀,在该校讲授世界童话。
1928年,到开明书店工作,历任编校部主任、编辑部主任。
翻译著作
与赵景深、徐调孚等人翻译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编辑《世界少年文学丛刊》。
30年代后,他的业余编译创作转向理化方面。顾均正从事科学方面的写作始于1931年,最初翻译了法布尔的《化学奇谈》,以后又翻译了《每日物理学》,刊登于《中学生》杂志,同时他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开明自然课本》,当他接触到中学生以后,他以工作为转移,开始关注理、化方面的科学文章,翻译出版了科普方面的作品《化学奇谈》、《物理世界的漫游》、《乌拉波拉故事集》,同时发表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小文章。
在《中学生》创刊号(1930年1月)《科学零拾》栏目中,写了三篇小文章,题目是:《弹性的现在》、《一个关于迷信的测验》、《细胞的形状》,正中融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小文章,几乎每期都有。
1934年应陈望道邀请,在“太白”半月刊写科普小品,自此40余年专心于科普读物的开拓,将作品收集成册出版《越想越糊涂》(1935年)、《科学之惊异》(1941年)、
作品风格
顾均正的早期科学小品,尽管题材来自于国外,但是他作到了洋为中用,作品很少有“洋气”。
他后期的《不怕逆风》,具有独特风格和严谨的构思,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
他是反对单纯追求趣味性而走向猎奇的。他的多数科学小品富有生活气息,与现实联系密切,把自己的真实情意写进去,和读者一起思考和释疑。他的文章不摆训人的架子,更无哗众取宠之意。
他的文章另一个特点是取材新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1945年8月原子弹刚在日本爆炸,他就写了《原子浅释》,登在上海的《周报》上。
他还写了不少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文章,即普及了科学知识,又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作品
解放后顾均正致力于青少年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工作,仍坚持写一些科学小品。
1953年开明出版社同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这个青年出版社,顾均正任副社长和副总编辑,他翻译编辑了一本科学连环画《飞行的科学》。
1960年他自告奋勇地挑了一个选题——《活的物理学》,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受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的影响,定《活的物理学》这一选题。
这本书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既能使读者通过具体事例懂得物理知识,又能启发读者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该书以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书中还列举我国古代物理成就,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这一选题以《不怕逆风》为书名出版。《不怕逆风》,具有独特风格和严谨的构思,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
《不怕逆风》是顾均正1962年写的一本物理科学小品集
。作者通过一位物理学家和他的友人老李的对话,阐明了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古代一种简易的检验车轮是否均匀的方法,阐明了浮
主要科普著作
《顾均正科普创作选集》
主要是从他的科普著作《不怕逆风》、《电子姑娘》、《科学之惊异》、《科学趣味》和他的译作《乌拉波拉故事集》、《物理世界的漫游》及报刊上刊登的一些文章中选编出来的。
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的科普创作卓有成绩,他主要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但对数、理、化、天、地、生等科学都有涉猎,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他善于把科学知识,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深受广大读者、特别为是青少年喜爱。
其中《骆驼绒袍子的故事》,通过和妻子在火炉旁用汽油擦洗被污染的袍子时所发生的一场小小争论,讲述了汽油的挥发性、流动性和可燃性;
《雪国探险中》通过细心观察六角形的雪花,讲述了雪花的形成和它的晶体结构,从而引导人们去观察物理现象,揭开自然之谜;
《爆竹声中》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爆竹爆炸的秘密;
《风筝》中阐明了风筝翔空的道理;
《摄影的故事》扼要地讲述了摄影术发展的历史;
《潮汐话》里深入浅出地写了潮汐
科普著作特点
顾均正科普著作的特点之一,是联系实际。他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
例如,他讲物理知识时,就经常通过一些深入浅出的事例来解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使读者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具体事例,很快地就能理解物理知识。
其次,他的科普作品多半是以具有初中水平的工农青年为主,在每篇文章中总是尽量照顾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他善于提出许多新颖有趣的问题,用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深入浅出的描述和活灵活现的比喻,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往往使读者爱不释手。但他不是为趣味而趣味,在趣味中没有忽略作品的思想性。
第三,他的科普作品严格地忠于科学,是名实相符的科普作品或科学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既注意文采和形象性,又具有严格、丰富的科学思想内容。他常常运用故事、小品、连环画。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笔酣墨畅、意趣纵横他讲解科学道理,令人读了之后顿开茅塞,并感到心旷神怡。他的若干著述,都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这与他作品中严格的科学性
创作态度
顾均正从事科普创作的态度相当严肃认真。为了撰写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科普文章,往往要浏览许多科普刊物,搜集科技革新资料。
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充分的材料,因此他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写出富有坚实内容的作品。
例如,为了写《不怕逆风》中的作品,他于1960年6月曾到上海参观了二十来个工厂和三个职工业余学校,并在那里举行了几次小型座谈会。
其中许多文章的题材都是从参观中间得来的;为了创作例如《煤气储量指示计》、《又好又省》等作品,他还曾写信给有关单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
特别是他的名作《北京来到了我的面前》,连标题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之后才定下来的。可以说,他的每一篇科普创作都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
工作性质
顾均正同志在一个很长时期内主要的工作岗位是编辑,不是专业作家。
业余从事科普创作有不少的困难,因为他不能象专业科学工作者那样经常与某项科研工作或某些自然现象相接触,从而既有理性知识,也有感性知识,可以驾轻就熟,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来写作;
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要放在看稿改稿上面,往往是在精疲力尽之时,才伏案从事科普创作的。
但是由于他对基础科学知识很熟悉,加以平日学习十分勤奋,并不断认真地在生活中间随时观察同科学有关的问题,因此他能够笔酣墨畅地写出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由于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再接再厉,从不半途而废,因而他的科普创作始终成为青少年学科学的得力助手,是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科学精神食粮;
他翻译的许多科普读物,也无不对普及科学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顾均正科普创作选集》对今天新一代的青少年仍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科学文艺创作,也必将起着极其可贵的借鉴作用。
后期工作
建国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主持开明编务。致力于青少年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事业,1952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历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民进北京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历届委员和第五届副主席。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等。
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密切联系实际,风格独特,构思严谨,既有思想性,又有科学性,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有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小说、科学相声、科学连环画、少年化学实验库,还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科学趣味》杂志。主要作品有:科普小品集《科学趣味》、《电子姑娘》、《科学之惊异》、《不怕逆风》,科学小说集《和平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