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傅惟慈简介

傅惟慈简介

淘名人 2019-05-10 22:31 热度:

傅惟慈

傅惟慈,满族。曾用名傅韦。1923年生于哈尔滨。近代文学翻译家。傅惟慈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文学。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2014年3月16日去世,享年91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傅惟慈

别名:傅韦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哈尔滨

出生日期:1923年

逝世日期:2014年3月16日

职业:文学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德〕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席勒评传》等作品

个人经历

傅惟慈是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但当年他选择翻译却是为了忘记残酷的现实。其实很多文学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在不能发表作品时只有靠翻译为生。或许历史是一个玩笑,不过许多伟大的翻译家正是出自这种残酷的现实。

年轻时候,我对文学有梦想。做翻译是为了忘记当时残酷的现实,也不排除是为了想表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螺丝钉”。可是在“文革”中,我差点儿戴上了一顶诗人的桂冠。

“文革”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比较受宠,因为我善于“钻空子”: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国内德语文学名著译本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当时周扬找各个专业的专家一起来编“世界文学名著”,共100多本,其中我挑选了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来翻译,从此开始有些名气。因为中国人学德语的相对比较少,会德语的人当中又很少是学文学的,所以不到30岁我就“上来了”。

“文革”前两年,我突然被安排到资料室去打杂,没有了登讲台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50年代从俄语及德语译介了匈牙利、波兰等国当代文学作品,从50年代后期起从事德国文学翻译。"文革"后在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英国语言及翻译课,主要翻译英国现当代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后,任理事。主要译作有:〔德〕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席勒评传》,〔德〕托玛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德〕亨利希·曼《臣仆》,〔德〕毕希纳《丹东之死》,〔德〕克拉拉·蔡特金《蔡特金文学评论集》,〔英〕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寻找一个角色》,〔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等。

通英、德、法、俄等多国语言,有三四百万字的译著,曾两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此外,他编选的《冯尼格黑色幽默作品选》、《一支出卖的枪》等文集同样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