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邹元爔简介

邹元爔简介

淘名人 2017-04-23 09:32 热度:

邹元爔

邹元爔,冶金学家,半导体材料专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活度理论研究的先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含氟铁矿石及钒钛磁铁矿石进行高炉冶炼的研究中,在以硅铁还原法制取稀土硅铁合金的生产工艺方面,在纯金属冶金和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备及其深能级缺陷本性研究中,邹元爔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是将冶金物理化学对象从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延伸到高纯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冶金的开拓者;培养了一批高级科技人才。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邹元爔

外文名:Zou Yuanxi

别名:字立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平湖乍浦镇

出生日期:1915

逝世日期:1987

职业:冶金学家,半导体材料专家

毕业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信仰:无

主要成就:1965年国家创造发明奖二等奖 1983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物生平

1915年10月6日,邹元爔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乍浦镇。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先后毕业于稚川中学、杭州高级中学。

1933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

1937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冶金室练习生(1937年—1938年)、长沙精铜炼厂工务员(1938年—1939年)、重庆炼铜厂助理工程师(1939年—1941年)、云南钢铁厂副工程师(1942年—1943年)。

194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国家“林森奖学金”官费留学美国。

1943年,进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

1947年,获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学科科学博士学位。是年6月回国,担任资源委员会南京钢铁事业管理委员会工程师,以及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1947年—1952年)。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后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至19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初,邹元爔和周仁合作对包头含氟稀土铁矿高炉冶炼中氟的行为和冶炼过程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含氟铁矿高炉冶炼问题,使包钢得以投入全面开发。1957年承担了攀枝花铁矿炼试验任务,在国际上首先采用钒钛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实现了风口喷吹新技术。20世纪60年代后致力于半导体材料和有关高纯金属及其物理化学研究。领导研制出高纯金属镓、磷、砷等,为中国高纯金属研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致力于砷化镓材料质量的提高及缺陷的研究,用物理化学观点研究结构缺陷,提出砷化镓结构缺陷模型的新理论。

邹元爔的研究涉及熔渣和金属中组分的活度、渣和金属间的平衡、火法和湿法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所完成的大量二元系、三元系冶金体系中组分活度和金属间化合物生成自由能的研究,为冶金物理化学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其中不少内容已被收入大学教科书和大百科全书。此外,在活度测量中,邹元爔打破了黑色冶金工作者常用铁作金属相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邹元爔出身于职员家庭。其父邹宏宾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博物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母亲知书达理,曾帮助过辛亥革命。邹元爔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邹元爔兼擅文学,身后留下的诗词不下400余首。

人物评价

邹元爔的贡献不仅在于将冶金物理化学的原理延伸到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中,更重要的是他将固体半导体材料缺陷和冶金熔体这两个看来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统一于化学这门基础学科之中,为物理化学的应用、发展和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邹元爔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敬老爱幼;他关心同仁、同窗校友、朋友,关心青年学子。(中国科学院评)

后世纪念

纪念邹元爔先生逝世十周年

在纪念邹元爔先生逝世十周年时,由他培养的历届研究生王渭源、彭瑞伍、姚林声等研究员、汪光裕博士以及冶金所同仁陈志良同志辅佐邹先生夫人廖增瑾女士,整理编辑从四百多首遗诗中挑选了二百多首出版了《邹元爔诗词选》,学习和弘扬邹先生的高贵品德。

纪念邹元爔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举办纪念邹元爔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李爱珍,邹元爔先生的学生蒋新元、汪光裕及其家属代表邹爱民等参与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