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汪菊潜简介

汪菊潜简介

淘名人 2018-12-09 18:32 热度:

汪菊潜

汪菊潜,铁路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6 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28 年获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 毕生致力于铁路桥梁工程实践。在多条铁路上,主持设计、施工并成功地抢修了包括钱塘江大桥和郑州黄河老桥在内的多座桥梁;参加并主持建造南京长江火车轮渡北岸栈桥工程;会同苏联专家组主持武汉长江大桥技术工作,并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把关开路。在人民大会堂建造、怀仁堂大修加固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固定装置的结构安全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许多人才的成长倾注了心血。为铁路建设和桥梁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菊潜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6年12月29日

逝世日期:1975年2月26日

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桥梁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

主要成就: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

性别:男

人物介绍

汪菊潜,祖籍安徽省休宁县,他的祖父是城市贫民,父亲在教会中学任教员。他5岁入学,因家境清寒,在教会学校“自助部”半工半读。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半年后考入南洋大学,因立志学土木工程专业,于次年转到交通部唐山大学(后称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1926年以本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27年1月被交通部派赴美国留学,一年后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在美国桥梁公司实习。留美期间,愤慨于中国人遭受洋人歧视,渴望祖国早日富强,决心学成为祖国效力。

1930年6月,他拒绝了美国桥梁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到铁道部工作,年仅23岁,受到工程界前辈萨福均的器重。时值南京火车轮渡北岸栈桥工程进展缓慢,选派他前去主持。凭着过人的才智、坚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技术,克服了泥质砂土、急流冲击的困扰和外国人的阻挠,加快了施工进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铁路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年表

1906年12月29日 生于上海市。

1926年7月 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27—1930年 被交通部派赴美国留学,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在美国桥梁公司实习,任设计员。

1930—1934年 南京铁道部工务司技士,参加并主持建造南京火车轮渡北岸栈桥工程。

1934—1936年 粤汉铁路工程局第四工程总段帮工程司,副工程司。

1936—1938年 铁道部工务司设计科技正,交通部路政司工务科技正兼科长。

1938—1939年 滇缅铁路工程局工务课正工程司兼课长。

1939—1942年 叙昆铁路工程局工务课正工程司兼课长。

1942—1944年 纂江铁路工程处副总工程司兼副处长。

1944—1946年 中国桥梁公司副总工程司。

1946—1949年 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司。

1949—1950年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处长。

1950—1954年 铁道部工程总局副局长。

195

展开阅读全文 ∨

桥梁英才

工程界少有的全才

汪菊潜聪敏好学,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时,深得业师罗忠忱教授的钟爱和器重,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学士学位,被交通部保送美国公费留学,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作风正派,胸怀坦荡,不畏艰险,果断进取,精明干练,思路敏捷,决策正确,讲求实效,有突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为人正直严肃,务实无华,平易近人,融汇了东方和西方在工作上的优良传统。

他从事铁路事业后,从基层循序而进,学识渊博,智力过人,精通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丰富,长于全面考虑问题。他文笔明快,草拟、修改的公文、报告言简意赅,不漏关键。他熟悉与行政管理有关的财务会计、材料管理乃至市场变化、金融动态及往来关系。因此,不仅能够完成工程任务,而且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在任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期间,虽币值狂跌物价波动,但他妥善掌握材料供应、储存,明确承发包及劳资关系,经办工程从不亏损。由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

不辱使命

对几座现代化公铁两用特大桥作出贡献

受茅以升之托,修复钱塘江桥。由茅以升历尽艰辛主持修建的钱塘江桥,于1937年9月建成。为阻挡日军南侵,又于1937年11月被炸毁。抗战胜利后,钱塘江桥工程处委托汪菊潜为经理的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进行正式修复的设计与施工。正式修复中最困难的问题和建桥时一样,仍然是正桥桥墩和钢梁。对于靠南岸的第二座桥墩,凿去上部墩身,拔除日本人打的临时木桩,在原有沉箱上另筑新墩。修复工作最难进行的是位于江心的第五号及第六号墩。墩壁破坏严重,要在水下建墩,桥上又要维持通车。面对这种严重情况,汪菊潜凭借扎实的功底,经过周密策划与王序森、刘曾达、王同熙、赵燧章等共同创造出一种名曰“套箱法”的修复办法。使难题迎刃而解。同时,进行了上部结构彻底修复的技术设计,采用少数排架顶换修补钢梁的方法,使严重损坏和变形的钢梁恢复原状,保证了修复质量。

在万里长江天堑上修建飞跨两岸的大桥,自古以来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

鞠躬尽瘁

建国后的汪菊潜意气风发,除致力于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之外,还在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1959年,修建全国人民关注的人民大会堂工程时,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审查设计,点名由茅以升任结构组组长,由汪任结构组联系人。汪菊潜辅佐茅以升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交给的任务,保证了人民大会堂的安全。

1960年,中南海怀仁堂大修加固工程中,设计与施工部门意见不一,有的专家认为钢屋架部分锈蚀不必更换,有的专家认为应当更换。周总理点名由汪菊潜参与设计。汪受周总理重托,参加了多次会议,他亲自登上屋架检查锈蚀情况,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目前,安全没有问题,但房屋要经过好长时间才大修一次,在两次大修中间若遇地震等情况,不一定安全。怀仁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开会的所在,一定要保证安全。”因此,他同意更换一方的意见。周总理确认汪的意见可行,决定更换钢屋架。在专家如林的情况下,他缩小了不同意见的分歧,统一了认识,使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