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罗福颐简介

罗福颐简介

淘名人 2018-05-26 17:00 热度:

罗福颐

罗福颐 (1905年-1981年),古文字学家。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罗振玉之子。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研究范围涉及青铜器、古玺印、战国至汉代竹木简、汉魏石经、墓志乃至尺度、量器、镜鉴、银锭等。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八日谢世于北京,终年七十六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福颐

别名:字子期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81年

职业:学者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

主要成就: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

代表作品:《汉印文字徵》;《古玺文编》

人物年表

1905年年出生在清末浙江上虞望族是国学大师罗振玉家族。

七岁随父侨居日本京都。

十三岁回国寓居天津。受其父罗振玉熏陶,从小习古器物文字之学,兼摹古印。

青年时代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古文字的整理辑录上,也兼事篆刻。

廿四岁助其父摹写《贞松堂集古遗文》,次年自纂《古玺文字征》、《汉印文字征》各十四卷,附录各一卷。

廿六岁编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

1933年协助其父辑成《三代吉金文存》。此后独立编成《清大库史料目录》、《辽文续拾》《西夏文存》、《传世古尺图录》、《满洲金石志》等书。

1939年进入沈阳博物馆工作。抗战后迁居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1949年后调入文化部文物局工作。

1957年转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从事玺印及古文字研究,在该领域贡献良多。

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

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

1979年文物出版社汇集他晚年自刻一百七十枚与早年摹古印一百三十七枚共计二百零七枚印章出版《罗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背景

罗福颐1905年年出生在清末浙江上虞望族是国学大师罗振玉家族。其父亲罗振玉的曾祖罗敦贤任扬州盐司、河督幕僚,祖父任泰兴、赣榆、高淳、江宁知县和高邮知州,罗振玉的父亲罗树勋任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罗振玉的胞弟罗振常、长子罗福成、三子罗福苌、四子罗福葆、五子罗福颐都是成就巨大的古文字家和金石学家。

父亲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国学大师。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甲骨四堂之一。学部参事官,对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敦煌简牍、莫高窟之卷轴均进行收集、编类考订、流通。

哥哥罗福成(1885年-1960年),字君美,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的长子。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究先驱,并做出了贡献。1919年发表了《西夏译莲花经考释》和《西夏国书类编》,均为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学传承

罗福颐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之第五子,自幼秉承家学,由父兄为他教授四书五经,并无其它学历。课余写字刻印,阅读家藏古印谱,手拓青铜器铭文,并开始摹集玺印文字。与他父亲的学生容庚、商承柞是青年时代的学友,十八岁时即出版《古玺汉印文字徵》。

罗振玉先生有功于学问甚钜。这是世人皆知,但是他是第一个把黑水城出土的夏汉对照词书《番汉合时掌中珠》介绍给中国学术界的。1913年,俄国伊凤阁教授在日本赠给罗振玉《番汉合时掌中珠》10页(共37页),罗氏影印以广其传。罗先生将自己收藏的西夏官印七方,刊于1916年所著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书。1926年他又出版《西夏官印集存》,他成为中国西夏官印的拓荒者,西夏文字的传播者。

哥哥罗福成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究先驱。

罗福颐兴趣广泛,著述等身,除西夏文史外,对辽史、金史、古印玺考古、文物都有研究。西夏学著作主要有《夏国传集注补遗》、《西夏文存》、《偻翁一得续录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贡献

罗福颐先生研究文物考古的面极广,除玺印、古文字外,对清廷史料、古代官制、甲骨、汉简、古尺度、古量器、镜鉴、银锭、石刻、墓志、汉魏石经、古代医书及西夏、辽、金、元少数民族等都有著述。他生前曾任职于奉天博物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处、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和研究室等部门。历任北大文科研究所讲师、文化部副研究员和业务秘书、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

他对各种古文字资料都很熟悉,在古玺印研究方面,他搜集、鉴别、研究了大量古玺印。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传世的秦汉魏晋等历代官印大半是古人殉葬之物,而不是生前所佩用的。在古玺印的断代问题上,他主张结合官制沿革,以文字为权衡,以纽制为佐证,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在古籍整理、铜器铭文、拓本的摹写及著录、考释方面,著作也很多。在简牍文字的研究方面,著有《长沙仰天湖与杨家湾古墓出竹简摹本并附录》,这是解放后较

展开阅读全文 ∨

书法篆刻

罗福颐先生在以毕生精力从事于古玺印研究之余,还亲自操刀治印,也是中国著名的治印家,久为学人所共仰。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影响,自幼喜爱治印,十七岁时,曾刊出《待时轩仿古印草》。

罗福颐先生早年治印的特点:

一是不追随时流以哗众取宠、邀名获利;他之治印,全然是对古代印玺艺术的热爱。二是治印功力深厚,宗秦法汉,极讲究方圆规矩。

三是他刻苦钻研,追求技术纯熟。这几点,一直到先生的晚年,仍然如此。

罗福颐先生治印一道,先生极力主张战国、秦、汉文字,不可参杂、颠倒、错乱,更不可拼凑、假借和生造。每当先生治印之始,必先考究其字宜于法秦,或宜于仿汉,若《说文解字》有其字,再考虑其字体是适于朱文、还是白文,或二者兼施。如果缺字或字不相称,则要改变整个安排。他认为《说文解字》没有的字,靠借偏旁来拼凑,或者生造,“会滋生出许多现代的篆书,就为后人加了无限的麻烦”。

罗福颐先生治印,主张布局严整、匀称、规矩、不出规格。先生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成果

《古玺汉印文字征》(1930年)

《印谱考》(1933年)

《印章概述》(合作,1961年)

《汉印文字征》(1978年)

《古玺文编》(1981年)

《西夏官印汇考》(李范文释文,1982年)

《古玺汇编》

《秦汉南北朝官印汇存》(主编)

《古玺印纽制图录》

《贞松堂集古遗文》(与其侄合作,正编1930年、补遗1931年、续编1933年)

《三代吉金文存》(1936年)

《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8卷)及《补遗》(1卷)(1933年)

《内府藏器著录表》(2卷)及《附录》(1卷)(1933年)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

《〈国朝金文著录表〉校记》(1933年)

《大库旧档整理处汇目》(1935年)

学术评价

罗福颐先生平生勤奋治学,于商周青铜器及其铭文、古玺印之形制与文字、战国西汉竹简、古代石刻、敦煌经卷、西夏文物等,皆有深入论述,先后撰写论文一百二十三种。

在当代印学史上,罗福颐的功绩首先在印学研究,其后才是他的篆刻。他的篆刻专事秦汉印的规摹。据说学印之初,取古谱中春秋以至魏晋有代表性印作数十方精心钩摹,因此获得治印门径及篆刻矩度。罗振玉对幼子的治印非常赏识,特意于一九二一年选其佳者一百三十方用《待时轩仿古印草》之名影印行世,当时罗福颐只有十七岁。

王国维为这部印谱作序云:“子期年甚幼,志甚锐,浑浑焉,浩浩焉,日摩挲耽玩于其中,其于世之所谓高名厚利,未尝知也。世人虚骄鄙倍之作,未尝见也。其泽于古也至深,而于今也若遗,故其所作于古人之准绳规矩无毫发遗憾,乃至并其精神意味之不可传者而传之。”对少年罗福颐治印业绩称许备至。年少而获学术界名儒的奖掖,更使罗福颐信心倍增,益坚所诣,从此爱好垂老不懈。罗福颐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