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贯中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贯中
别名:庸非、辉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20年
职业:革命家、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民主革命先驱
人物简介
何贯中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1906年,经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1909年,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保送至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与李济深为同校、同期、同班、同寝室、同一张床,骶足而眠的同学、兄弟。历任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援闽粤军独立营营长。
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见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
1911年12月,当何贯中得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军后,立即与李济深等同学满腔热情赶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
人物年表
1888年,出生
3月12日,何贯中出生于名门望族,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字庸非、辉淑,讳贯中,少聪敏、胆识过人;父晖吉公;兄弟排行第六,长兄何子渊。
1893年,5岁
何贯中在石马镇马下村柳塘坑何子渊创办的(宇)雨南洞小学启蒙。
1899年,11岁
何贯中师从梅州大儒罗斧月,为入室弟子;并接受正在兴宁县衙担任督学的兄长何子渊训导,国家观念殊深,“不屑于词章记诵之学”。
1904年,16岁
2月,何贯中就读何子渊等人创办的新式学校兴民学堂;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常冠其曹”。
1905年,17岁
何贯中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开始投身军界,是年寒假回乡,由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
1907年,19岁
何贯中破格提前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
1909年,21岁
陆军四中毕业后,何贯中派往河北保定实习,经革命党人内部举荐升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袁世凯主政时更名为陆军大学)深造;与广西学生李济深为“同
家族成员
长兄:何子渊
妻子:林氏
儿子:何尚乾
生平经历
何贯中传(1888—1920)
君姓何氏,讳贯中,字庸非,兴宁县石马乡人。何氏为邑望族,硕学名宦,称盛当世,父晖吉公,以笃行著,长兄子渊先生,积学通方,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君性渊实,自幼从长兄读,即富于国家观念,不屑于词章记诵之学。光绪甲辰,同志在县倡办兴民学堂,子渊先生出任教务,君随入校,勤学砥行,常冠其曹,越年考入陆军小学.是为何君投身军界之始,旋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派往保定实习,遂升入陆军军官学校。武汉事起,君与同志南下,投广东北伐军姚总司令雨平戎幕。固宿两役,奋勇破敌,奉补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是为何君效命国事之始。嗣以南北议和,复入军官学校。无何癸丑变作,以嫌疑被辇出校。洪宪改年,君偕同党人奔赴省港,冀伸讨贼之愿。袁氏败亡,更入军官学校,以工兵科优等毕业,派赴南苑第十五师见习。盖八年之间,君凡三入军官学校,其进退之间,予求学报国之忱,有隐痛焉。民国七年,今大总统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