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吕大临简介

吕大临简介

淘名人 2017-12-05 15:24 热度:

吕大临

吕大临(1040~1092),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金石学家,“蓝田四吕”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吕大临

别名:与叔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

出生日期:1044年

逝世日期:1091年

职业:金石学家

代表作品:《易章句》;《礼记解》

基本简介

吕大临,号芸阁,京兆蓝田人,其祖父吕通曾任太常博士,父比部郎中吕蕡共有六子,一个夭折,五人登科及第,今有史可考者,只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四兄弟,大临为幼。吕氏四兄弟均在北宋朝廷任职,不但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和贡献。为关学代表性人物。吕大钧还在同胞兄弟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编写了《吕氏乡约》、《乡义》等。《乡约》主要提出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经过推行,扭转了汉魏以来佛学盛行,造成儒家礼教衰败的混乱局面,对改化关中风俗起到了实际功效。主要著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理学大使张载最初在关中开始讲学时,首和者为吕大钧,其弟大忠、大临相继都尊张载为师,由此带动了关中学者奔向张门求学之风。史载“横(即张载)倡道于关中,寂寥无有和者。先生(吕大钧)于横渠为同年友,心悦而好之,遂执弟子礼,于是学者靡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经历

吕大临一生,先投张载,后投二程求学,无心仕途,最后以门荫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吕大临和他的三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均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人皆登及第,唯独吕大临气质刚强,尊横渠先生教诲,“不留连科举”,更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当时,关中地区涌现出以张载为首的博学鸿儒,被后人公认为“关学派”。吕氏兄弟也被公认为关学大家。吕大临与他俩个兄长吕大忠、吕大钧投入张载门下求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的精研与实践。晚年开始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和文字注解。

元佑七年(1092),范祖禹以其学行和人品出众,向朝廷举荐他为太学博士讲官,但还没来得及任用,他就去逝了,时年仅四十七岁。

求学经历

吕大临虽然拜张载为师,但对二程也十分推崇。宋神宗治平三年(1066年),张载应长安京兆尹(西北的最高行政长官)王乐道之邀到长安讲学。在讲学期间,著名理学家“洛学派”程颢、程颐兄弟来也关中讲学,吕大临听后觉得他们的学说很有见地,大为叹服。张载去逝之后,他便奔洛阳拜程颐为师。在此期间,他记录汇集二程语录,著成《东见录》,对后世学者研究“洛学”提供了很多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张载逝世后,吕大临虽转师二程,并成为程门高足,却不放弃关学的基本思想宗旨,不背其师,成为关学最有力的捍卫者。对此,二程就一再申明:“吕与叔守横渠学甚固,每横渠无说处皆相从,才有说了,便不肯回。”二程还说:“关中学者,以今日观之,师死而遂背之,却未见其人,只是更不复讲。”正因为关中学者不背叛其师之教、之说,所以,张载死后,关学虽不“复讲”,但仍然流传,拥有众多私淑弟子。从宋至元、明、清,都有许多关学的信仰者、传播者,在捍卫、传播、弘

展开阅读全文 ∨

关学发展

关学”为理学开创阶段的重要学派之一。因其创始人张载家居关中,且从学弟子多为关中人,故后人称他开创的学派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他创设的“以气为本”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其著作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在明清两代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但关学作为理学中独立的思想学派,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派的特点。关学主张“以实用为贵”,要求学以致用,力图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为现实服务,反对虚浮空谈的学风。关学注重实用知识,注重社会实际问题的特征,与后来只知道“低头拱手,空谈性命”的理学家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关学还特别重视恢复古代的礼仪制度,尤其注重恢复祭丧婚冠的仪式,对当时流行的不合古礼的礼仪极力予以纠正。

作为关学的杰出代表,吕大临一方面与诸兄一起大力支持推动关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著作

吕大临一生著述甚丰,除《考古图》、《考古图释文》外,见录于《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有《易章句》一卷、《芸阁礼记解》十六卷、《论语解》十卷、《中庸解》一卷、《老子注》二卷、《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十卷、《西铭集解》一卷、《编礼》三卷,它们是研究吕大临关学思想及宋代思想哲学的重要资料。只不过由于有关关学方面的著述大多失散,只留下《考古图》十卷传世,也正因为如此,才凸显了吕大临在金石学上的影响和地位。实际上,无论是学术经历,还是学术成就,吕大临都首先应该是理学家和关学大师,然后才是金石学家,它的金石学研究是为其论道考礼的经学研究服务的,他在经学、关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远大于金石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吕大临的主要著作有:

《礼记解》

《大学解》

《吕氏家礼》

《考古图》10卷

《易章句》1卷

《大学说》1卷

《礼记传》16卷

《论语解》10卷

《孟子讲义》14卷

《玉溪先生集》28卷

又与其兄大防合著《家祭仪》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吕大临的思想虽然带有不少理论思辨的色彩,但其为学却充分体现了关学注重实际、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以复三代之治的特点。吕大临虽然潜心学问,但并不是埋头钻研,而十分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当时,很多高官任人唯亲,嫉贤妒能。针对这种弊病,他竭力主张改革考试方法和学制,选拔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委以重任,任用之后还要勤于考察,胜任者留职或者提拔,不胜任者降职甚至罢除。他的这些改革主张,有的放矢,颇有见地。范祖禹以其勤奋好学,人品出众,曾向宋哲宗推荐,任他为太学讲官,但未及抵任而逝,年仅47岁。

吕大临的文章写得很有特色,而且功力深厚,他为怀念张载和程颢两位先师而写的《横渠先生行状》和《哀词》,行文婉约有致,沉痛之情溢于文中,读后令人确有思念之感。只有一百四十四字的《克已铭》,则用词典雅,正气溢于言表,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三朝元老富弼早先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改革),后又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王安石革职在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吕大临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关学研究上,到了晚年才开始从事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是最早将青铜器铭文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所撰《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书,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的基础。《考古图》共十卷,收录了当时秘阁、太常、官廷内藏和民间青铜器二百二十四件,石器一件,玉器十三件,大多是价值极高、造型精美的精品。每器先摹画器物图像,定以器名,然后又写短文叙述出时间、地点、大小尺寸、容积重量、流传经过及收藏情况。《考古图释文》是吕大临对其他八十五件青铜器的文字用《广韵》四部进行编排,系字于其下,用于纠正当时人们对古字的形、音、义的一些传统看法,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第一部参考书籍。

吕大临不但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家(青铜器专家),他的著述很多,大部分著作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失散,只留下《易章句》和《考古图》。《考古图释文》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学的基础。他将青铜器

展开阅读全文 ∨

家族古墓

2006年1月中旬,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村的吕氏家族墓被盗掘,西安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破获了这一盗挖古墓文物案,查缴文物89件(组)。计有西周乳钉纹铜簋、汉代朱雀铜熏炉、盖鼎、盘、镜、灯、三国重列式神兽章纹铜镜、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铭歙砚、錾花铜匜、菊瓣形双龙纹白石盘、螺杯盏、石单耳杯、执壶、“湖州照子”铭铜镜、鎏金铜箸、匙以及宋代的青釉刻花花口瓶、镶银花口青釉刻花钵、包金包银青釉瓷盏托、蚌雕围棋子等器物。部分宋代以前的铜器有宋刻铭文和墨书题记。镶银花口青釉刻花钵、包金包银青釉瓷器等均为首次发现。经陕西省文物鉴定组初步鉴定,这批文物中属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组),三级文物49件(组)。文物数量之大、级别之高均属罕见。

这批已经追缴的被盗文物中既有北宋文物,也有不少汉唐及西周铜器,表明墓主人是一位极喜收藏且收藏宏富的收藏家。从吕氏四兄弟的经历和身份看,人们自然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