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俞国华
外文名:Yu Kuo-hwa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奉化
出生日期:1914年1月10日
逝世日期:2000年10月4日
职业:政治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哈佛大学
职务:“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长”
早年生平
俞父俞作屏与蒋中正为中学同学,曾任蒋氏的秘书,后于陈炯明与广州方面内战时殉职。俞国华先后入锦溪中学、舟山定海中学、浙江省立四中高中部(现宁波中学)、上海光华大学、北平清华大学,并曾与蒋经国在锦溪小学同过学;1934年夏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7月任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开启了俞国华在蒋中正身边服务的日子。
1935年起,俞国华先后任职于军委会武昌行营、重庆行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1936年6月发生两广事变,旋即赴广州处理相关事宜,未几发生西安事变,亦被软禁两周后被释放回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俞国华随国民政府西迁,期间并随同蒋中正与宋美龄外访印度甘地、见习开罗会议等事。1944年5月奉派赴美进修;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国际财政金融;1946年转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1947年赴美出任华盛顿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副执行董事;1951年1月,任国际货币基金会副执行董事。
回台服务
俞国华于1955年自美返台,旋即出任“中央信托局”局长,于任期内致力对外贸易,主办台糖、台盐、米粮外销业务,对象是日本。后业务逐渐扩展至棉织品、五金等轻工业品,市场亦延伸及韩国、泰国、美国、西欧,并增设新加坡代表处。
1957年秋,应美政府之邀赴美研究资本形成问题,归台后建议台湾当局成立开发公司与证券交易所,使民间资金透过证券市场导入党产。1958年初,台湾当局成立中华开发公司筹备处,俞国华奉派兼任主任委员,同年十月出度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年会,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会议;1960年2月赴南越出度“中越经济合作会议”。1961年,俞国华转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兼任“中国产物保险公司”董事长,积极拓展国际金融,过后数年赴南美各国访问,并在1964年赴日本东京出度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年会。
财经专家
1967年12月,俞国华出任“财政部长”,因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极为庞大,为筹措财源,乃实施加税计划,以达成预算平衡。1969年4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委员;5月兼任“行政院”力行小组召集人。
当年6月,俞国华接任“中央银行”总裁,兼任国际货币基金理事及亚洲开发银行理事,在央行任内,俞维持货币供给稳定增加,并抑制台湾在1973年、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物价狂飙;建造央行办公大楼,更新中央造币厂、印制厂,并实施利率自由化,订定银行利率调整要点。1970年6月,俞兼任中国国民党文化经济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72年4月,俞国华访西德、瑞士、比利时,5月任国民党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73年10月获美国圣若望大学颁荣誉商业博士学位。1977年12月,“行政院”成立“经济建设委员会”,俞奉命兼任主任委员,负责整体经济决策及规划各项发展计划,主掌台湾经济快速转型的政策导引。
1978
行政院长
1984年6月由蒋经国提名任“行政院长”,任职5年间,台湾经济连续五年平均成长率达9.9%,外汇存底由150亿美元增至76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任内成立“劳工委员会”,处理劳资纠纷,停纳田赋,开办农民健康保险。设置“环保署”,分层推动环境保护。
1989年5月辞职,由时任国民党秘书长李焕接任,6月1日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俞国华从政台湾期间,对台湾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证券交易制度的建立、赋税制度的改革、央行调节金融的工具与制度的建立、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的推动等,是台湾地区关键性的重要政治人物。
晚年时期
1991年12月,俞担任“国家统一促进会”首任理事长;1993年2月,获伦敦政经学院颁授杰出校友奖状,同年成立“财团法人俞国华文教基金会”以资助财政、金融、经济等议题的文化教育事业;1994年国立清华大学成立“俞国华讲座”以鼓励清大杰出研究人材,并成立“俞国华奖学金”以奖励清大品学兼优的学子。1996年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2000年10月4日,俞国华因前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