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翔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天翔
别名:郑庭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原绥远省)凉城县
出生日期:1914年9月9日
逝世日期:2013年10月10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个人履历
郑天翔(1914.09.09~2013.10.10),曾用名郑庭祥,民国3年(1914年)9月9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原绥远省)凉城县六苏木乡人。
1925年,郑天翔在凉城县上小学。
1929~1934年,先后在绥远省立第一中学(现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北京市立第一中学、北京师大附属中学学习。
1934年,南京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学习。
1935年,转北平清华大学学习。同年参加“12·9”运动。
1936年2月,入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12月入党。
1937年,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1938年,任陕北公学生活指导委员会训育科干事,陕北公学同学会工作。年底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宣传部工作。
1939年1月,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宣传部科长。
1943年,任中共阜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聂荣臻同志秘书,到延安。
1945年,任绥蒙地区塞北地委宣传部长。
1945年6月,任绥蒙区绥南专员(后兼凉
人物生平
郑天翔同志(原名郑庭祥),1914年11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青年时期,他满怀救国救民之志,广泛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新文化。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积极投身于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1936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参与组织“绥远旅平同学会”、“晋绥旅平同学抗日联合会”、“西北旅平青年救国联合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调晋察冀边区工作,历任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中共阜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聂荣臻同志秘书,并增补为党的七大代表。1945年党的七大后调绥蒙地区工作,历任中共塞北地委宣传部部长,绥南行署专员兼绥南地委敌军部部长、凉城县县长,凉城中心县委书记,绥南工委副书记等职,多次组织参加对敌斗争和土改工作。1947年11月到晋绥党校学习。1948年任临汾
社会影响
郑天翔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郑天翔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2013年10月16日,郑天翔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胡锦涛等前往八宝山送别,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郑天翔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郑天翔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郑天翔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
社会评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郑天翔同志坚决拥护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拥护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法院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关注国事,关注民生,多次深入地方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郑天翔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维护团结,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刻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鞠躬尽瘁。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人民公
逝世消息
据央视《新闻联播》10月16日报道,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同志的遗体,16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郑天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10日2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