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九香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九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大埔县
出生日期:1902年6月19日
逝世日期:1978年6月9日
职业:客家筝演奏家
毕业院校:上海复旦大学预科
信仰:共产党
主要成就:儒家乐派 南派筝王 客家筝代表
代表作品:《出水莲》、《将军令》、《蕉窗夜雨》等
人物简介
罗九香(1902—1978),广东大埔县枫朗镇坎下村人。幼年时受当地民间音乐熏陶,习三弦与古筝。罗先畴(辛亥革命军营长,东征时遇难)善弹筝,是其启蒙老师。九香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在乡校任教,常与邑内儒乐高手会聚,兴之所致,通宵方罢。20年代初,何育斋于广州办“潮梅音乐社”,九香应邀前往,与育斋潜心攻研筝法,又与岭南古琴家杨新伦交游甚密。九香纳古琴吟、揉、弹、注等奏技的优点于古筝的弹奏中,使筝技风格别具,技艺益进,名亦日噪。建国后,1950年7月至1955年6月服务于民声汉剧团乐队。1956年与饶叔枢、饶从举组成“客家音乐”三人小组赴北京汇报演奏,接受电台和唱片社邀请,录制有《出水莲》、《单点头》、《昭君怨》等十余首乐曲。1959年秋,受聘天津音乐学院,任古筝教师。1962年参加西安“中国古筝家会议”。在国内,筝的演奏风格可分东北、山东、河南和岭南四大流派,罗九香被认为是岭南派的代表。后辞去
人物生平
1902年6月19日,罗九香出生于广东大埔县石云区枫朗乡的一个商贾家庭。父亲罗告蒙经营酱油生意,常来往于广州、汕头、大埔之间,故见识较广。罗九香是家中第七子,小名阿满,自小聪明伶俐,很得父母喜爱。罗父对他期望很大,小学毕业后送他到潮州最有名的金山中学读书。
1921年中学毕业后,他曾回大埔日新小学任国文教师。大埔是客家人聚居之地,流行中原汉乐,有“汉乐之乡”之誉,故罗九香自小已受汉乐熏陶。20年代初,罗九香师从族兄、古筝好手罗仙畴学古筝,又常参加乡间音乐人的合奏聚会,打下良好的汉乐基础。
1923年,罗九香在父亲的安排下,到广东增涉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后又到上海复旦大学预科学习。
1925年,从父命回到广州投靠舅父萧干臣,在政府部门当小职员。他对汉乐情有独钟,恰逢有“乐圣”之称的汉乐宗师何育斋到广州,便拜他为师。
1930年,何育斋在广州成立“潮梅音乐社”,罗九香也经常参加音乐社的演奏活动并结识了戏剧
主要成就
在20世纪30年代,罗九香广泛地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音乐界的名人名师进行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吸取其他筝派和乐种的特色来丰富自己的演奏,他运用山东筝派中的大指小关节快速劈托来丰富自己的八度轮音指法,吸取北派古筝连托两弦再辅以滑音的弹法,增强了力度和气氛。其演奏落点果断,运气自如,音韵委婉,气势雄浑,正所谓“轻而不浮,急而不乱,怒而不燥,哀而不伤”,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其艺术风格归纳起来是:古朴淡雅,重在写意。具体说有四点:1、音色优美浑圆;2、按滑变化丰富;3、琴度出神入化;4、意境深邃高远。
罗九香钟情于汉皋古韵,以“儒家乐派正统”自诩,其古筝艺术独树一帜。他的演奏淳朴大方,不落俗套,矫健带劲,着力于韵度、行调用句,尤以双指弹弦、快速减字左手重按之法,可称神奇妙绝。他反对“形似”,提倡“神似”,认为音乐应随情而发,以情带声,方可悟出神韵。他强调古筝的艺术主要用左手,而不是右手。他使用的“玳瑁”
外界评价
戏剧家欧阳予倩:“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杰!”
古琴家查阜西、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其中奥妙,须言传身教方得要领。”
中国音乐家协会:“罗九香大师是我国筝界特别是客家筝乐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堪称一代宗师。”
陈蔚旻:“承秦筝正统,传大古遗音”的古筝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罗九香大师的贡献是巨大的。
林坚:在跟随罗先生学习的那些日子里,他不但教我古筝技艺,还教我做人的道理。他高尚的人格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真是‘一朝遇良师,三生获教益’啊!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客家筝派最重要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古筝表演艺术家,他一生的音乐活动对客家汉乐及汉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音乐及演奏风格上,他与其他流派的某些同行不同,他并不特别强调形式创新。他的音乐及其演奏,更多地是保留着典型的中国音乐的传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