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象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邵象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1913年2月22日
逝世日期:2012年3月21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设计并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新型平炉
代表作品:《钢铁冶金学》
人物生平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2日,邵象华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多次跳级。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时年仅19岁,之后他到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助教。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考取第二届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赴英公费留学,入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主修冶金专业。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获得伦敦大学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后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卡本特(H.C.H.Corpenter)爵士指导下,从事钢表面渗氮硬化机理的研究。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获得伦敦大学冶金硕士学位。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资源委员会宣布中央钢铁厂缓办,他被暂时分配到该会的中央机器厂负责建立理化实验室和耐火材料车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应聘到正在筹建矿冶系的武汉大学(校址在四川乐山),出任该校工学院首任冶金教授。
民国三十年(1941年),资源委员会将邵象
主要成就
理论成果
1948年起邵象华在鞍钢参与恢复生产、建立中国第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技术和研究开发体系,参与主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的奠基工作。1959年起在研究院主持冶金反应、冶金新工艺、真空熔炼及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科研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邵象华在电化冶炼厂设计平炉时,摒弃了依靠经验的作法,应用中国以外当时已发展起来的冶金炉热工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对包括煤气发生炉、炉体各部、烟道以至烟囱等整个系统进行了详细计算,做出了有科学依据的设计。邵象华对沸腾钢的凝固过程、钢锭结构、产品质量和操作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于50年代中期完成了一项在钢锭凝固期间喷吹小量压缩空气(或氧气),从根本上减轻沸腾钢偏析的新工艺开发,取得了显著减少偏析及由它造成的缺陷的效果,并在现场生产条件下确定了最佳操作方法,所设计的工艺机械装置具有易操作的特点,该项创新成果发表后,引起当时英国国营钢铁公司(Britishs
社会任职
邵象华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钢铁冶炼分支主编,《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编委,《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委员。邵象华曾当选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20世纪50年代起,邵象华先后担任国家科委钢铁组成员、冶金学科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明奖奖励评审委员会冶金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冶金部科技进步奖奖励评审委员。
1949年起,任《鞍钢》(技术期刊)主编,《金属学报》、《钢铁》、《中国金属科学技术学报》及其他几种主要冶金期刊的编委、主编、副主编、顾问及总顾问等。
1956年,起担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
1991年,当选为金属学会荣誉会员。
人物评价
邵老在中国工业化建设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对邵老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工程院的工作表示感谢。(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评)
邵象华同志在为祖国钢铁事业奋斗中,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他治学严谨,认真务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为应用基础和开发类研究的根本之点在于工程化和工业化。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善于听取各方面的观点,从不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强加于人。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于直言。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严格要求和提携年青一代,为中国冶金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鉴于他为祖国的钢铁事业的生产建设、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等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
邵象华是中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公认是中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因心系母校而欣然担任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顾问。先生在钢铁冶金领
后世纪念
2009年《邵象华院士文集:庆祝邵象华院士九十六华诞》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2年2月21日,邵象华院士百岁华诞座谈会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