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由禧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由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清县
出生日期:1920年2月14日
逝世日期:2001年3月3日
职业:气象学家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东亚季风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品:《台风研究》、《东南亚台风若干问题》和《有关季风的一些问题》
人物生平
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下和洋村一个农民家里。
1935年7月,高由禧毕业于福建省福清县融美初级中学。
1935年夏至1938年夏,高由禧就读于福州私立英华高级中学。高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困难,在融美中学当了一年教师。
1939年夏,高由禧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
1944年夏,高由禧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底,由涂长望、竺可桢介绍,高由禧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给赵九章、竺可桢当助理研究员,负责天气图工作。
1952年,高由禧晋升为副研究员。
1954年,毛主席发出了要根治黄河的号召,提出要建三门峡水库,控制黄河流量。中国科学院派叶笃正、杨鉴初、高由禧等参加这一工作。
1958年,为增加河西走廊的供水,高由禧带领工作人员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融冰化雪队奔赴祁连山进行人工化雪实验,并以兰州为基地成立了兰州地球物理研究室。在他主持下,进行融冰化雪,人工降水,土炮消雹,干热风的形成、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高由禧长期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在季风、青藏高原气象和中国气候方面有突出成果。提出除海陆季风外,全球还有南北半球季风、行星环流季风、平流层季风和高原季风。在全球月平均温、压、湿、风场的变化研究中得出结论:全球东半球变化大,东半球中的亚欧区域变化大在亚欧区域中,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变化大。同时从大气运动的能源强弱分析,得出海洋比陆地强,热带海洋比其他海洋强,热带季风区海洋比热带海洋强,热带季风区海洋比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强。在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中,提出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是全球大气变化的敏感区、能汇区、启动区和扰动区。
1948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东亚大气之运行》,根据当时为数不多的700hPa风向风速资料,他分析出东亚地区各月的流线图,论述了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这项工作是开创性的。中国科学院在1954年编集1949年以前各学科代表性的论文时,将他这篇文章选进气象学一卷中。
1987年,在叶笃正教
社会任职
高由禧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副主委,甘肃省第四、五、六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甘肃省第三、七届政协委员。
1962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197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
1978年,任甘肃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1980年,任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长、国际大气电学委员会委员、大气静电研究专业组成员、国际云物理委员会委员。
1985年,任中国国家气候研究委员会委员。
1986年,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科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7年,任第二十一届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第一届中国广州国际科技会议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科协副主席。
1991年,任《热带气象》编审委员会委员。
1992年,任广东省科协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3年12月23日,任甘肃省气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人物评价
高由禧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九三学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