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洪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17.2.8
逝世日期:1992.11.4
职业: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同济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
人物生平
民国六年(1917年)2月8日,朱洪元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和桥镇。
民国十年(1921年),朱洪元入和桥镇上小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朱洪元入鼓城中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朱洪元转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朱洪元转入浙江省立高级中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朱洪元入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朱洪元入同济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朱洪元于同济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朱洪元在昆明考取英国文化协会的机械工程留英资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朱洪元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入物理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朱洪元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得悉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朱洪元于10月离英回国。
1950—1957年,朱洪元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1958年,朱洪元从来访的苏联物理学家И塔姆(Тамм)处得知刚被提出的普适弱相互作用中的V—A理论,便立即领导其小组进行研究,讨论了介子和超子的衰变过程,并探讨了μ-介子在质子上的辐射俘获过程,发现一个严格的选择定则,即当始态的μ-介子和质子组成自旋为零的S态时,μ-的辐射俘获不会发生,只有当强作用的重正化效应存在时,才会发生μ-的辐射俘获。朱洪元后来进一步阐明其原因:在此过程中,V—A理论经变换后起作用的是标量及赝标量,它们禁戒了辐射俘获过程在自旋为零的S态中发生。
1959—1961年,朱洪元在苏联杜布纳核子研究所期间,利用色散关系对π介子之间及π介子与核子之间的低能强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其合作者发现当时流行的角动量分波引入了很大的误差,指出由此方法导得的方程含有不应有的奇异性质,从而否定了这个1959年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提出的流行一时的方案,并推导出不含发散积分的π—
社会任职
1961年,朱洪元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生活
朱洪元的父亲朱重光专长水利航运,母亲王祖蕴专长建筑,他们都是20年代德国汉诺威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特许工程师学位。父母亲,特别是母亲的勤奋刻苦,对于幼年的朱洪元有很大影响。最初朱洪元的外祖父在家中兴学,上学的只有家中的男性子弟,他的母亲在窗外听讲,接受了启蒙教育,后来风气开化,他的母亲入了学堂,由于成绩优异,一直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中学毕业后,为了留学深造,她只身去新加坡教书,任南洋女子中学校长,攒钱去德国留学。
人物评价
朱洪元为培养中国的理论物理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朱洪元为在中国建立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中国物理研究事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决策、方案制定以及北京谱仪上物理目标的选定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三学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