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伯奇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邹伯奇
别名:“中国照相机之父”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
出生日期:嘉庆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1819年8月5日)
逝世日期:同治八年五月(1869年)
职业:清代学者,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发明、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自创地图绘制法
人物生平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邹伯奇出生在南海泌冲一个教书人家,父亲和外祖父都是学养深厚的“数学爱好者”,因而给了他当时少有的数理启蒙教育。10岁时被身为南海儒林知名诗人的外祖父接到家中,教他《周易》、《九章算术》等,为邹伯奇日后研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后来,邹伯奇又曾经拜酷爱算术的梁序镛为师,在承教儒家经典的同时,跟随梁序镛学习了大量古代数学知识。
道光十五年(1835年),17岁的邹伯奇因读《梦溪笔谈》中塔倒影与阳遂倒影同理,他开始对透镜成像的研究发生兴趣。发现古代“诸经义疏”中的算学错误后,就开始孜孜不倦研究数学,而人们司空见惯的湖光塔影,又使他一头扎进对光学的研究中。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邹伯奇发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设计了摄影绘地图法。他还写了《度算版释例》,说明“度算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邹伯奇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成为世界最早的
主要成就
邹伯奇的摄影器也就是照相机。只要有感光化学物和配置感光板,照相即可成功。根据学者的调研,邹伯奇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邹伯奇的一篇散存文章中,述及了摄影机的湿板照相法和湿板照相的操作过程。邹伯奇还留有一页散稿,记述了有关这些化合物的药料配方。在这个药料配方中,邹伯奇是最早定名了“硝酸”、“盐酸”、“醋酸”三类酸性物质。这批药料从19世纪50年代起都可以在澳门购买,但邹伯奇多以本地产原料配制。
在药料配方中,鸡蛋胶是玻璃摄影术中极为重要的化学物品,其主要成分是蛋清(即蛋白)。戴念祖说,其中,“气水”可能是蒸馏水,加明矾,是以之净化水质。将蛋清、少量食盐加纯净水以筷子打匀(搅打时间不宜过短),刮去浮沫,再打,将丝缕打化,再倒入盆中澄之。俟清之后,倾入瓷盘或玻盘中待用。这蛋清能称为玻板或纸面的令人满意的银盐载体。将玻板或纸的一面细心地放入盛有蛋清的瓷盘中,使其均匀地黏连蛋清之后,再将其置于银盐溶液中,使之
编印著作
邹伯奇一生“好覃思而懒著述”,留下的成书寥寥,大量遗稿只为备忘而记,很不系统。邹伯奇在世时没有经济能力为自己出书,直到他去世后,邹伯奇的部分书稿在广东一些学者的资助下,才得以印刷流传。
邹伯奇的遗作主要编印为《邹征君遗书》、《邹征君存稿》,在他身后名声鹊起。其中最重要的《格术补》,由湖南长沙名士、数学家丁取忠主持重印,邀请殷家儁补注,最终由认识邹伯奇的王闿运出资完成湖南白芙堂本刊印事务,是公认的清末中国科技代表作之一。他最有影响的是一片短文《摄影之器记》,是中国通用了的“摄影”一词的开创之作。
逸事典故
泌冲村的邹氏宗姓是在宋代迁居于此,对此,邹伯奇也做了一番考证,考证得出宋朝大臣邹浩是泌冲村邹氏祖先。
邹伯奇在广东儒林中小有名气,被视作为奇人。他有一个至交是晚清广东大儒陈璞,邹伯奇去世后,陈璞将他的遗作进行了整理。
邹伯奇走科举的路子,他的最高头衔不过是个生员(秀才)。据学者陈志国、倪根金的研究,这还是因为当时的广东学政戴煦见邹伯奇精通训诂之学,才将他破格提拔进官学的,之后他再未踏入科场一步。
邹伯奇曾经一身粗布衣,手持一根长杆烟管一身清贫打扮,步行50里路到九江拜见岭南大儒朱次琦。当时朱次琦正在上课,其学生看见邹伯奇落魄穷酸的样子,禁不住哄堂大笑,而朱次琦却恭敬地将邹伯奇迎过来,当上宾款待,学生议论纷纷,待邹伯奇落座安顿好之后,朱次琦才向学生们宣布,来客是有名的科学家邹伯奇。得知邹伯奇是步行50里路前来,朱次琦及其学生更是肃然起敬。
坊间对邹伯奇在清代能独立研制第一台相机大为好奇,邹当时把很多功
人物评价
梁启超在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谈到清代算学等学术时,数度将邹伯奇列为科技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是:“特夫又自制摄影器。观其图说,以较现代日出日精之新器,诚朴僿可笑,然在五十年前无所承而独创,又岂不可谓豪杰之士耶?”
《南海县志》称,不赴科举、终其一生仍是秀才的邹伯奇“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为吾粤向来名儒所未有”。
《清史稿》则评价称“聪敏绝世,覃思声音文字度数之源。尤精天文历算,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静极生明,多具神解。”
戴念祖:“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尚能做出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是难能可贵的。”“邹伯奇的学术研究,完全凭借自己的实践,比如说当时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四种望远镜,他没有见过实物,自己揣摩、研究,自己制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