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学昭简介

陈学昭简介

淘名人 2019-03-06 00:09 热度:

陈学昭

陈学昭(1906.4.17—1991.10.10),女,汉族,原名陈淑英、陈淑章,笔名学昭、野渠、式徽、惠、玖等。浙江海宁人,祖籍河南潢川。中国作家、翻译家。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东北日报》副刊编辑,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主席。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著作有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春茶》,诗集《纪念的日子》,散文集《倦旅》,文学回忆录《天涯归客》《如水年华》,短篇小说集《新柜中缘》,译著中篇小说《阿细雅》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学昭

别名:陈淑英、学昭、野渠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海宁

出生日期:1906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1991年10月10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毕业院校:法国克莱蒙大学

代表作品:《工作着是美丽的》《春茶》《倦旅》《忆巴黎》《天涯归客》等

人物生平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陈家埭一个教师之家。自幼爱好文学,七岁入私塾。

民国三年(1914年),入县立初小。

民国八年(1919年),升人海宁城区第一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九年(1920年)九月,进南通女师预科就读。

民国十一年(1922年),转学到上海爱国女学文科。

民国十二年(1923年),发表处女作《我所希望的新妇女》,获上海《时报》征文比赛第二名。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倦旅》。同年夏到北京大学旁听,这期间在京沪两地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散文。

民国十六年(1927年)五月,赴法国留学,兼任天津《大公报》驻欧特派记者,上海《生活周报》特约撰稿人,也为《国闻周报》写稿。曾在《时事新报》《浅草季刊》《妇女杂志》《新女性》《语丝》《京报副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申报·自由谈》《朝花旬刊》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和诗。由于投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学风格

从20年代起,陈学昭曾写过不少散文,结集出版的就有《倦旅》《寸草心》《如梦》《烟霞伴侣》等。对当时有些受过“五四’’的洗礼,却又找不到前途的迷惘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具有一种典型的意义的,因而引起过不少读者的注意.她又以文字的清新委婉,写景的活泼和富于感情色彩,给人们留下了印象。

从她第一部散文集《倦旅》首版到赴法留学期间,陈学昭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共先后出版了《倦旅》《寸草心》《烟霞伴侣》《如梦》《忆巴黎》等5本散文集,创作了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南风的梦》。她创作的散文,精神上弘扬个性、追求独立与自由,整体风格以从容温婉、细腻缠绵而略带迷惘感伤为主。她在作品中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精神得以充分的张扬,其前期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富有自传性质的心灵吟唱和独白。“作品文本的叙述话语、叙述方式、叙述节奏、题材内容等都闪耀着女性作家特有的自传性光芒。”陈学昭前期的作品大都她自身经历与体验的写照,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浙江文艺

人物评价

毛泽东: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

何南:陈学昭是个很让我惊讶的女作家,就追求自由、独立的气质而言,她有些接近男作家中的郁达夫。也许九泉之下的她不一定认可,但在我看来,她青年时代的灵魂中确实有一种无法抑制的自由、独立、博爱情怀,是个在精神上游走在边缘,不愿意归属任何政治阵营的独立文人。

丁玲:你年轻就如一枝早熟的春兰,峭然挺立在石山上。闲花野草可以趁春风灿烂一时,而你却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于晚秋。

人民网(《美丽的一生》):她的外表形象是美丽的,她的文字特别是散文是美丽的,她的善良心地、道德情操和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诚是美丽的

沈虎根(浙江省作协顾问):《工作着是美丽的》是写她自己的一生,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最成功的作品,文学史上是里程碑,写知识分子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她感到有生之年生活的第一要事就是不停写作。文革结束后的十多年里,她创作了一大批作品。

薛家柱(一级作家):她的作品,她的人品,她的道德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亲属成员

丈夫:何穆,中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

女儿:陈亚男

轶事典故

陈学昭在“五四”时就是一位以优美散文闻名的女作家。陈学昭在1949年分别被选为全国妇联的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作协的委员,选择回乡浙江工作。1957年,因为一句“省委对文艺工作不够重视”,就此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后,陈学昭又被责令到绍兴县文化馆当扫地抹桌的清洁工,黑夜看管房子。回杭州后,她被分配到杭州大学图书馆工作,一有机会,还是到茶乡贫农家或到工厂体验生活。

一次,鲁迅说起了外国小说《娜拉》,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娜拉走后的出路在哪里?我看弄得不好,结果她只好回家来。”他望着陈学昭问:“你看怎么样?”“说不定,也许,也许,她真的只好回家来!”陈学昭回答。鲁迅接着说,做一个中国女人,要能够忍受一切打击,提防从暗处飞来的冷箭。他比喻着:“一个有弹力的垫子,坐下去它被压扁了,但一放松,它就立刻弹了起来,恢复原状。做女人要坚韧,依靠自己才能谋得解放。”

蔡柏龄是蔡元培的儿子,长期生活在欧洲,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我的母亲陈学昭》

《我的母亲陈学昭》一书是陈亚南思念母亲所做,该书讲述了她与母亲间的事情。

陈学昭故居

陈学昭故居,在浙江盐官镇北门外陈家埭上,四堵高高的老砖墙围着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和周围新式的民宅有点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