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咸荣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咸荣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鄞县
出生日期:1927年4月11日
逝世日期:1993年5月18日
职业: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
主要成就:最早把这些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
代表作品:《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美国文学简史》(合著)、《西风杂草
概况
施咸荣,1927年生,浙江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同年8月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工作;198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中华美国学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他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尤以对黑人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研究见长。由于长期的辛勤工作,积劳成疾,于1993年5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66岁。施先生一生著述甚丰,著有《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美国文学简史》(合著)、《西风杂草:当代英美文学论丛》、《美国黑人奴隶歌曲》、《美国通俗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等论著;译有《最幸福的人》、《马戏团到了镇上》等,共14部;主持编辑并出版《莎士比亚全集》。
生平
施咸荣,笔名方木,施映千,籍贯浙江省鄞县人,1927年4月11日出生于小商人家庭,自幼丧父,家境贫寒。1946年,他毕业于上海天主教会的圣芳济学院(八年制中学,相当于两年制学院毕业)。1947年,就读于上海临时大学农艺系。同年,又考入南京的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1949年解放后,他又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由于英语基础好,免修了一些课程,从而,他主动选修了当时著名作家李广田任系主任的中文系课程,他的中文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在清华大学一年级时,他随同学们参加京郊土改后曾用英文写了一篇六千字的报告文学,以显著地位刊登在当时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上。同时,他开始外国文学翻译,1950年10月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译作短篇小说《最幸福的人》,被收辑在1952年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以后,他的其它译作陆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译文》等报刊上。这些译作被收集成两个短篇小说集《马戏团到了镇上
成就
施咸荣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英美文学研究事业,他所作的努力得到了我国外国文学界的肯定。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衡巽说,施咸荣学风严谨、知识全面,我们曾合写《美国文学简史》,他负责撰写黑人文学及二次大战后当代文学部分,写作过程中,他认真去搜集每一份有关资料,使得他写作的那部分成为融汇了自己观点的高水平作品。病中我去看他时,他说很想写两本书。《美国当代文学史》和《美国黑人文学史》。可惜他去世得太早,这一心愿未能实现。他在世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在美国黑人文学及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空白,在他去世之后,我们才感到这方面的空白无法填补。外文所研究员李文俊、郑土生、王逢振在会上谈到了施咸荣对美国通俗文学、莎士比亚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郑土生说,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总序及1981年出版的小册子《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虽然字数不多,却是中国第一本向读者全面介绍莎士比亚的专著
主要作品
《美国文学简史》(合写)、(西风杂草—当代英美文学论丛》、《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合译)、《等待戈多》、《土生子》、《美国文学简史》《战争风云》(合译)等,《西风杂草》,著述及译作约八百万字左右。并主编了《莎士比亚全集》。《外国通俗文库》等约数千万字的外国文学名著。以及《最幸福的人》《马戏团到了镇上》《斯巴达克思》《美国黑人短篇小说集》《希腊悲剧故事》《王冠上的宝石》《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战争风云》《富人,穷人》及《土生子》等;主持编辑并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外国通俗文库》《现代外国科幻小说选》等作品。
治学态度
他翻译选材具有开放和敏锐的眼光,而这又植根于他对当代世界文化信息的充分掌握。对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人来讲,这一点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评价
与施咸荣共事多年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孙绳武、秦顺新回忆起了与施咸荣共事时的情景,他们说,施先生不仅是造诣很深的学者,还是学识渊博的编辑。在28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从未中断过对英美文学的兴趣与研究。文革期间,他当泥瓦匠,白天劳动,晚上读书。1973年从干校回来后,他每星期都去北京图书馆,搜集有关美国文学的资料。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上对外国文学、特别是对英美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他工作得更加努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些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均出自他的手,像司各特、哈代、欧茨和康拉德的作品。在出版康拉德的作品时,他写了篇后记,全面叙述了康拉德的发展道路,并指出了作品中存在的缺点。施咸荣是我国第一部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的主要编辑。6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计划出版此书,他负责主持、组织及审定工作,后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断。“文革”后,他继续从事这一工作,经过长期努力,中文版多卷
影响
施咸荣及其同辈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翻译与研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他们严谨的学风同样也影响了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陈建功在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中说:“作为一个80年代初期成长起来的文学工作者,我们不会忘记在思想解放运动初起的时候,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信息的翻译家们,我们谁都能说出一大串熟悉的名字,读过,甚至可以说部分精读过他们为我们译来的作品。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小说界、诗歌界以至戏剧界开阔了视野。可以说,为中国文学界的震惊、自省、冲出文化专制的禁锢,迎接思想解放大潮的到来,推波助澜,功不可没。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熟悉施咸荣先生的大名的……。我相信,谁都能理解,一个有志于文学,却一直没有世界文学信息可供参考的青年,当有人为我们开阔了眼界,为我们指点了迷津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是何等的感激!”作为他的学生,外文所赵一凡、盛宁说,施先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赵一凡说:我认识施先生是1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