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泾阳
出生日期:1918年6月26日
逝世日期:2013年6月14日
职业: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化学系
主要成就: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终身教授
代表作品:《极谱电流理论》、《仪器分析》等
个人经历
高鸿教授是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是我国近代仪器分析的奠基人,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
高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留学,1947年在伊利诺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任教,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资深院士光荣称号。现为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个人履历
高鸿1918年出生在陕西泾阳县。高鸿的父亲高季维,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于右任先生领导下工作。后来,高季维被革命军委任为乾县县长,赴任途中遭遇敌人伏击。父亲意外离世时,高鸿还不满一岁,自此与母亲相依为命。高鸿的童年时代,陕西关中地区战乱频起,饥荒、蝗灾、霍乱等灾祸不断。高鸿回忆童年生活时,曾提到1927年10月经历的一场战争。当时,冯玉祥部队围困泾阳一个月,人称“一军围城”,城外的另一支军队伺机进入城内,两军肉搏。那时,高鸿和母亲已经搬进县城,两军的主战场就在母子俩租住的房子附近,肉眼所见之处,血肉横飞、遍地尸体。
虽然所处环境如此艰难,但在慈母的呵护下,高鸿顺利读完小学,升入中学。高鸿15岁那年,母亲也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临终前将他托付给了堂叔。母亲去世后,高鸿跟随堂叔一家到了南京。此后,他先后在南京、扬州、西安等地读中学。1938年,高鸿考入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194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
人物生平
高先生把一生献给科学教育事业,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预见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用矛盾论的观点分析科研中的问题。早在50年代,他就指出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成就来解决分析化学提出的难题。认为分析化学将是一门边沿学科,未来的分析化学应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子学基础知识。根据这种认识,在他担任南京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期间,就选派年轻教师进修数学与电子学,这些措施对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高先生在1962年国家科学规划会议上以及以后在北京、上海、西宁、长春、西安、兰州、福州、武汉、乌鲁木齐等20多个城市发表了他对分析化学发展趋势的观点与看法。他曾预言,分析化学与统计学、数学密切结合的年代就要来临。这些讲话对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也完全证实了高先生的预言。
个人成就
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急需分析化学人才,急需仪器分析方面的教材,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高先生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科书,该书培育了几代人,现在中国年龄在50岁以上的化学界同仁几乎人人都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在国内发挥了作用,对台湾同行也产生了影响。1988年5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学者李远哲博士说,50年代大陆出版的图书在台湾禁止出售,他在日本买到一本高鸿教授的《仪器分析》,书中利用市电中线和地线间残存的电压作为电导滴定的交流电源,对他很有启发,因而李远哲称高鸿教授为老师。《仪器分析》分别于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1986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第三版获得1992年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
高鸿教授从事化学教育工作60年,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国家教育部1990年赠给他的石刻上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