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建田
别名:吴浊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竹县新埔镇巨埔里十号
出生日期:1900年6月2日
逝世日期:1976年10月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台北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亚细亚的孤儿,无花果
人物生平
1900年,6月2日出生于新竹县新埔镇巨埔里十号。父吴秀源,母亲朱满妹,排行第四,上有两兄一姊。
1910年,入新埔公学校就读。
1916年,新埔公学校毕业,升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即台北师范学校)就读。
1920年,台北师范学校毕业。任台湾公学校教谕(照门分教场主任)。
1921年,发表《论学校与自治》于新竹州教育课募集论文集。
1922年,因《论学校及自治》的发表,被当局认为思想偏激,四月左迁至苗栗四湖公学校。
1924年,4月被调至五湖分教场。9月与十九岁的林先妹小姐结婚。
1925年,2月得急性肺炎,险失一命。
1926年,2月因发表《对会话教授的研究》于新竹州主办的教育研究会,受本校的新校长颖川先生看重。
1930年,10月27日发生雾社事件。
1936年,受同事日本文学少女袖川老师的刺激而作的小说处女作《くウげ》(《水月》),以及稍后的《べンの雫》(《笔尖的水滴》)皆发表于《台湾新文学》。同年,
主要著作
吴浊流在37岁时以日文发表处女作〈水月〉,刊登在1936年3月的《台湾新文学杂志》。
其后四十多年的作品包括小说、旧诗词、游记、文艺论评等。吴浊流过世后,作品经张良泽教授整理汇编《吴浊流选集六册》,加上后来出版的《无花果》、《台湾连翘》、《吴浊流致钟肇政书简》,共九册。其中,仍然有许多零散篇什、书简、以及两千多首旧体诗未整理出版。
《亚细亚的孤儿》于1945年完稿,其内容叙述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遭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压,到日本留学归来后受到乡亲的潮讽,到中国大陆后又不被认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在对自身归依的无助感及许多人生挫折打击的日侵月蚀下,最后发疯而以悲剧收场。
《无花果》是吴浊流第二本长篇,为吴浊流的前半生自传,记述作者从日治到战后初期的经历。小说完稿于1967年底,在1968年时分三期连载于《台湾文艺》杂志上。因内文部份描述二二八事件,在1970年以单行本首次出版即被国民党政
作品介绍
《亚细亚的孤儿》原名为《胡太明》,是书中主人翁的名字。后来又改成了《亚细亚的孤儿》,因为台湾是亚洲的一部分,地处边陲地带,受到日本的统治,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就像一个孤儿一样。当时台湾老百姓被日本人压榨得十分凄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可怜的是,中国大陆认为,台湾人是日本人的间谍,所以到大陆的台湾人都被受歧视,甚至要隐瞒身分,不能承认自己是台湾人。
吴浊流先生说:《亚细亚的孤儿》是透过胡太明的一生,把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所有沉淀在清水下层的泥污渣梓,一一的揭露出来。登场的人有教员、官吏、医师、商人、老百姓、保正、模范青年、走狗…等。不问是日、台人、中国人各个阶层,都网罗在一起,不异是一篇日本殖民统治社会的反面史话!
书中有一句话:「你在这儿,最好不要承认自己是台湾人,台湾人的日本话,很像九州岛的口音,你就说自己是福冈,或熊本地方的人好了。」这句话充分的描写出日治时代台湾人的无奈,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
写作风格
台湾光复后,吴浊流开始尝试中文创作,但并未放弃日文创作,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如《亚细亚的孤儿》、《黎明前的台湾》、《无花果》、《台湾连翘》等。吴浊流热爱文学,终其一生都在为台湾文学奉献心力,他的作品颇丰,非常能够把握住社会变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