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杜庆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1919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2006年11月5日
职业:固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
毕业院校:上海交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应用力学基础教育先驱人物 为中国力学专业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获哈佛大学航空工程硕士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力学博士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3年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特等奖
代表作品:男
性别:
人物生平
1936年,杜庆华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组学习。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成都航空研究院和航空机械学院工作,从事发动机热力学和发动机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
1947年,考取当时教育部公费留学,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固体力学。
1948年6月,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9月,转赴美国哈佛大学,在冯·米泽斯教授指导下学习流体力学。
1949年6月,获航空工程硕士。9月,回到斯坦福大学,在铁木辛柯教授和古笛尔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轻结构的力学研究工作,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此期间,由于考虑到回国后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将研究方向选定为航空轻结构力学。
1951年4月,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获得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立即克服种种困难,冲破美国当局的阻拦,于1951年6月回到中国。1948年至1951年回国前,参加了中国留美科协的建立和促进中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夹层板理论
1951年杜庆华提出了考虑剪切影响的夹层板的理论,这是一项与瑞斯纳和普鲁沙柯夫等的理论具有同级精度的最早期的计算剪切影响的一般性理论。20世纪60年代,在夹层板的强度及稳定方面,结合中国的航空工程结构分析做过系统工作,例如对夹层锥壳、波纹夹层板、整体圆柱壳、圆柱壳壁板等作出了有效的强度及稳定性的理论和实验分析,涉及蜂窝夹层、波纹加强板及各种锥壳的强度与稳定问题,有些成果几十年来一直被采用,结合长江三峡预研任务,对水坝强度进行过研究。“文化大革命”前还负责压力容器委员会的工作,曾为引进重大设备的索赔问题成功地进行了与外国专家的谈判交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带领的一个小组与新港船厂的科技人员相结合,完成了第一台200吨龙门吊车的设计任务,其性能良好,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励。
有限元法方面
1967年短期复课期间,他给学生介绍有限元法方面的新思想,70年代初,他呼吁国内注意国际上在
个人生活
杜庆华的女儿为原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杜宪。
人物评价
杜庆华是中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先驱者,固体力学专业的创办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力学专业建立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杜庆华在轻结构力学、工程弹塑性分析、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方面有丰硕的成果,是现代计算力学边界元法的国际知名学者。(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后世纪念
清华大学杜庆华奖学金
2007年,遵照杜庆华先生生前嘱托,杜宪女士决定以杜先生所获“何梁何利奖”为基础,并加入自己的心愿,首次捐赠55万元人民币,设立清华大学“杜庆华奖学金”,奖励清华大学,特别是航天航空学院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学生。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
2010年,首届“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颁奖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是为了纪念杜庆华先生开创北方七省市力学学会学术交流,以及为中共工程力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设立的,旨在鼓励在力学与工程研究和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力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