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黎庶昌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37年
逝世日期:1898年
职业:政治 外交家 文学 散文家 学者
代表作品:《西洋杂志》、《古逸丛书》等
家乡:贵州遵义
人物经历
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万言书》,痛陈时弊,尽言改良主张。朝廷降旨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的江南大营差遣。入曾国藩幕,深得信任,黎庶昌随营6年,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调任,黎庶昌留江苏候补,曾任代理吴江知县、青浦知县、扬州荷花池榷务等职。
光绪二年(1876)起,中国向各国派遣公使。黎庶昌被荐,先后随郭嵩焘、曾纪泽、陈兰彬等出使欧洲,历任驻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西班牙使馆参赞。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
在欧洲5年,游历了比利时、瑞士、葡萄牙、奥地利等10国,注意考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等,写成《西洋杂志》一书,成为清代黔北走出封闭“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光绪七年(1881),摧升道员,赐二品顶戴,派任驻日本国大臣。黎庶昌时年44岁。三年后,回国丁母忧。十三年服阕,再度派驻日本。光绪十六年,任满归国后。
18
教育理念
黎庶昌除了在散文创作、古籍整理及外交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外,颇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具有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国际眼光,能够将自己的见闻对照中国封建体制,提出改革中国封建教育的科学建议,并创办“新学”付诸实施,可谓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就其在不同时期对待教育的态度而言,大致可分为“尊崇传统教育方式、形成教育改革思想、实践教育改革”三个阶段。
黎庶昌作为来自边远地区-贵州的一名文人学士,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然也不可能超脱科举考试的藩篱。因此,他12岁便师从杨开秀(字实田)先生学习传统儒学经典文化和科举应试知识。继杨开秀先生之后,又师从伯父黎询(字雪楼,晚号拙史)。雪楼先生曾在外为官,晚年辞官返家时用薪傣购买了大量古籍带回沙滩,存于锄经堂内并开架让子侄们阅读,黎庶昌当是受益者之一。加之表兄郑珍、内兄莫友芝,家兄庶焘、庶蕃,从兄兆勋等的教导、影响,使得他不仅开拓了阅读视野,更形成了奋发进取、刻苦
外交理念
以文化为纽带走出国家
黎庶昌与他同时代的外交官一样,在时代风云的推动下,不仅走出贵州的崇山峻岭,而且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成为近代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行列中的一员。就清代的外交官当中自郭嵩焘以下,出了不少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如曾纪泽、李凤苞、薛福成、黄遵宪等。黎庶昌似乎没有被划归什么派,他的兴趣也确乎不在政治、经济方面。访书、编书、著书、刻书都是文人学者“当行”的事情。正是这不经意的文事,形成了黎庶昌独特外交风格——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到彼此认同,再以这种认同感为基础,与驻在国人士建立深厚的友谊,以期达到外交目的。
文化外交风格的形成
黎庶昌的文化外交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地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并且成熟的过程。未出国前,黎庶昌受社会舆论和儒家“夷夏之辩”的影响。视西方各国为不文明的“夷狄”之邦。在出使西洋过程中,黎庶昌
藏书大家
两次出使日本期间,留心自唐、宋、元、明以来,在中国失传而流失到日本的旧籍。凡在国内失传的,不惜以重金求购。不愿售者,则付资影印。对藏之于日本宫廷秘阁的珍本,则以大使身份求之于官方派人去影印。如是收集经年,先后得26种,共200余册。同时对杨守敬在日本大量采购古书,极为赞赏,杨守敬为他起草一篇《日本访书缘起条例》,遂多方勤奋搜求,许多为国内久已绝迹的古代逸书残本。如《文馆词林》、《太平寰宇记》等,又有很少见的宋刻《老子》、《荀子》等。他曾说秘本珍笈是乃公器,愿与天下学者共之。于光绪中由杨守敬协助,汇辑刻印成《古逸丛书》共200卷,收书26种,多为国内所没有的唐、宋、元版古籍。又经杨守敬评校,刻印极精。潘祖荫、李鸿裔见到后,拍案称绝。叶昌炽记其刻书“初印皆用日本皮纸,洁白如玉,墨如点漆,醉心悦目。”可与宋本相媲美。家有“拙尊园”积书2万卷,编有《拙尊园存书目》,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大类分类
主要著作
黎庶昌的文章多经世之言,其出使外国纪游之作,尤寄深意。黎庶昌使日期间,曾搜罗典籍,刻《古逸丛书》26种共200卷;为家乡购南藏本佛经全帙6771卷;又与日本友人以诗文唱和,刻《日东文讌集》3编,于保存典籍和中日文化交流颇有贡献。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编印了《古逸丛书》。这部书共二十六种计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务之余,将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以高级纸张影印编辑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馆词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记补阙》五卷半等。这对我国古汉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
一生著述达20多种。已刊行者有《拙尊园丛稿》(6卷)、《西洋杂志》(8卷)、《丁亥入都纪程》(2卷)、《海行录》(1卷)、《遵义沙滩黎氏家谱》(1卷)、《黎氏家集》(40卷)、《黎星使宴集合编》(6册)、《曾文正公年谱》(12卷)、《全
人物典故
说起黎庶昌,不得不说起“沙滩文化”,说起“沙滩文化”,就要说说沙滩这个地方。
沙滩位于贵州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沙滩的得名,来自于村前那条叫安乐江的河流。安乐江显然不能像大河一样,有一泻千里的气概和大浪淘尽石沙的力量,它只是一条纤秀而碧蓝的小河,悠闲地从村前缓缓淌过,于是淘不尽的沙堆积了起来,天长日久便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沙岛。
在长江上游无数的大支流小支流中,有无数这样美丽的沙滩,静静地睡躺在河流上,或偶有人涉足,感叹一句,或百年千年无人问津,只是渔翁的稍息之所。可是当一个沙滩有了文化内涵,这个沙滩就不仅仅只是躺在一条自然的河流上,它已经屹立在了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受万人瞩目。
沙滩是一个神奇的小山村,它后枕子午山,前流安乐江,方圆不过十里,在晚清百余年间,却从这里走出了几十位着名学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是为“沙滩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黔中“清代三贤”。沙滩学者
人物点评
黎庶昌志在用世,自称“雅不欲以文士自期”(《青萍轩遗稿序》)。所以他论学为文,力主“因文见道”(《答赵仲莹书》)。光绪十年,曾向清廷上《敬陈管见折》,主张整饬内政,酌用西法,修铁路,练水师,兴商贾,走强国富民之路。惜未能被采纳。
在新疆问题上,坚持应该维护主权,反对李鸿章放弃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防俄,三次写信给曾纪泽,主动请缨,要求深入西伯利亚,中亚腹地考察,表示为此“不惜驱命”。
罗文彬说:“其言多经世意,主实用”(《拙尊园丛稿》跋)。黎庶昌为文长于叙事,宗法桐城派,尝编《续古文辞类纂》,阐发桐城义法,推演《经史百家杂钞》的宗旨。但他晚年所作纪游之文,自由抒写,明洁动人,并不全受桐城义法束缚。除《西洋杂志》外,《卜来敦记》、《巴黎赛会纪略》、《游日光山记》、《游盐原记》、《访徐福墓记》等,都有一定成就。罗文彬评其文:“特有奇气。虽大旨远祖桐城,近宗湘乡,而不规规一格。”颇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