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夏曾佑简介

夏曾佑简介

淘名人 2019-03-02 21:43 热度:

夏曾佑

夏曾佑(1863~1924)字遂卿,作穗卿,号别士、碎佛,笔名别士。杭县(浙江杭州)人。进士,授礼部主事。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史地知识和自然知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用章节体编著《最新中国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曾佑

别名:遂卿

国籍:中国

出生地:杭县(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863年

逝世日期:1924年

职业:学者、诗人

代表作品:《最新中国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等

生平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入民国,一度退居,后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在一起研讨“新学”,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鼓吹变法维新,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变法失败后,《国闻报》被迫停刊,思想消沉,在政治上靠近洋务派。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底,出任安徽祁门知县,任期满后寓居上海。不久,被任直隶知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因母丧未就任,居上海。在此期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指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为随员之一。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考察回国后,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曾撰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与成就

他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所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颇有影响。胡适读过该书之后,“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胡适日记1930年8月14日)。鲁迅评价说:“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样地清楚”。(《谈所谓“大内档案”》,收于《而已集》)。今人评价为“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作者:王家范)。

史学思想

与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夏曾佑比较早地接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论观点。较早地形成了历史进化论思想,并努力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他之所以形成这种思想,自然与严复的影响分不开。

在天津与严复相识后,夏曾佑曾发愿要把《天演论》“尽通其义,然后追想成书”,但终未如愿。直到晚年,他还赞扬严复“一旦出数卷,万怪始大呈”,对严氏翻译天演论赞不绝口。所以,在教科书开篇,他便提到达尔文的《种源论》,认为该说虽“本于考察当世之生物与地层之化石”,但“条分缕析,观其会通,而得物与物相嬗之故。”认为这种学说可以破除古代的神造史观。在《神农氏》一节中,他明确指出,凡文明之国,其进化历程必由渔猎社会而游牧、而耕稼,只是为时有迟速而已。在《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一节中,又明确肯定优胜劣败之理是世界公例。在分析具体历史问题(如游侠绝灭的原因)时,他也总是试图说明“其中有天演之理存焉”。而且,他还进一步认为,不能依

展开阅读全文 ∨

评价

夏曾佑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三年(1896~1897)间,他写过一些“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饮冰室诗话》)的“新诗”,杂用佛、孔、耶三教经典语和科学名词,尝试以旧体诗的形式表现“新学”的内容,虽然幼稚,却是一种探索的努力。其诗今存200余首。早年作品表现了对时局艰危的哀伤与忧虑,如《浩吾襄孙饯别海上酒楼》其十四、《哭谭复生》和《出都和青来》其二等,后者说:“八百余年王会地,垂杨无语为谁春?”此后所作大都渗透着往事如梦、前途茫然的消极情绪,反映了一个时代落伍者的心境,如《己亥除夕》其二、《箱根重晤任公》、《上海赠麦孺博》等。曾佑写诗不规唐模宋,能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夏曾佑的诗,除散见于当时报刊外。有《夏别士先生诗稿》(传抄本),原为夏氏外甥朱义康录其遗诗所成,共100余题、200余首。《饮冰室诗话》引述的夏曾佑诸诗,与《诗稿》所收文字略有出入。梁启超所举七绝“冰期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