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钱钟韩简介

钱钟韩简介

淘名人 2019-04-14 13:18 热度:

钱钟韩

钱钟韩(1911.6.2 - 2002.2.8),江苏省无锡市人,热工自动化学家。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钟韩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新中国首批电厂运行自动化专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钱钟韩长期致力于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来为中国培养出众多具有开拓性的优秀人才。在电厂热工过程动态学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工作,在方法上有所创新。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低阶近似模型的(以级数展开为基础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当时国产模拟计算机容量太小的一个题。1985年获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学会颁发的特别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钟韩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2002年2月8日

职业:热工自动化学家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创建了机电结合的动力工程学科

代表作品:《关于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

人物生平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二日,钱钟韩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伯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钱钟韩从5岁开始读了4年私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和诸子百家,

民国九年(1920年)进入公立学校,读小学五年级。初中是在一所教会学校读的。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七月,毕业于无锡市辅仁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江苏省第一届公费留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6月,在瑞典ASEA电气公司实习。同年回国后钱钟韩历任浙江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

1945-1946年,昆明西南联大电机系教授。

1946-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

1949-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1952-1980年,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兼动力系教授。

1956年,参加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钱钟韩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在电厂热工过程动态学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工作。他为窑炉、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等热工设备建立了数学模型和电气模型,并提出独创性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仿真方法,解决了当时国产模拟计算机容量太小的难题。他指出:动力设备的联结方式实际上是双向作用的,因此可以用等效的无源电路来模拟它们的动态行为,比之通常所采用的、单向作用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更为方便合理。

钱钟韩利用他提出的电模型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工程技术界的一些重大有争议的问题。他提出“热流阻抗分析法”,以解决高温旋转窑中间歇性热交换的难题。他还利用汽轮发电机组的电模型,阐明了电网功频调节系统发生振荡的条件和对象。关于强制循环超高压锅炉的压力稳定性问题,他评析了国内外专业文献(1975—1979),指出由于炉膛吸热和汽流阻力的综合影响,这类锅炉不会出现压力不稳定现象,从而否定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江苏省政协第三、四届常委和五、六届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当选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1952-1980年,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兼动力系教授;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自动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

1962-1985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1963—1987年期间任高等工业学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热工仪表教材组组长。

1979—1985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1980年,江苏省政协常委、第五、六届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

1981—1985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组长。

1981年4月-1984年9月,江苏省第二届科协主席。

1988年起,任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1990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

1992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参加了华东地区各大电厂的热工自动化试点和计算机控制试点,为推广自动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网评)

钱钟韩教授对工作非常投入。在担任东南大学领导职务期间,他以廉洁清正、坚持原则、生活俭朴、自律甚严的作风而著称。他始终把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注意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注重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结合点,带动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与科研、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专业与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结合,在东南大学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将学校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