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林献堂简介

林献堂简介

淘名人 2019-04-13 19:26 热度:

林献堂

林献堂(1881年10月22日-1956年9月8日),名大椿,号澧园,字献堂,台湾政治家、诗人,民族运动先驱,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原籍福建龙溪,出身望族雾峰林家,人称阿罩雾三少爷。父亲林文钦是清末举人,与清朝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是同辈。林献堂倡导台湾民族运动,以汉人本位的思想(一生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对于日本人的抗争,是位有道德勇气与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林献堂著作以1927年文协分裂时至欧美游历时所留下的《环球游记》最为脍炙人口。林献堂留有自1927年至1954年的日记,是为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献堂

别名:名大椿,号澧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台中雾峰区

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2日

逝世日期:1956年9月8日

职业: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品:《环球游记》

人物生平

他出身台湾台中望族雾峰林家,诞生于阿罩雾(今台中市雾峰区),为雾峰林家顶厝支系中5位堂兄弟的老三,因此又被人称阿罩雾三少爷。父亲林文钦是清末举人与林朝栋同辈。

7岁时,林献堂于自家开设的家塾蓉镜斋接受汉学教育。14岁时,台湾依《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家族在林献堂祖母罗太夫人的命令下,迁往福建泉州,不过几年后又决定返台。

1899年(明治32年),专心于经营外销樟脑的父亲林文钦于香港病逝。林献堂于19岁时接掌家庭事业,之后台湾总督府为拉拢他,委任他担任雾峰参事、区长(1902年),并于1905年授予绅章,同年出任台湾制麻株式会社取缔役(相当于董事)。

1902年,林献堂曾任雾峰参事、区长,并于1905年被授绅章。

1907年,于日本奈良旅行时与中国戊戌变法领袖大将梁启超会面,而受到爱尔兰争取自治的影响,因二人方言有碍交流,遂以笔交谈,留下大量珍贵史料。

1910年,加入诗社“栎社”。

1913年,与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林献堂毕生从事台湾民族运动,晚年竟客死他乡,不禁令人唏嘘。

2013年04月28日,“林献堂抗日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石景山区台湾街五桂楼举行。梁启超和台湾雾峰林家后人代表以及海峡两岸嘉宾近百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台湾台中的雾峰林家1746年从福建漳州渡海到台湾定居,后人英杰辈出,包括清朝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民国初期抛家弃产、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闽南军司令林祖密,台湾日治时期的著名民族运动领袖林献堂等。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沧海百年》讲述的便是雾峰林家的传奇历史。

陈列馆展出了30余封1907年至1914年梁启超与林献堂的往来书札,均为首次在大陆展出;同期展出的还有林献堂非武装抗日事迹的相关文物史料图片,以及倡导成立台湾文化协会等方面的内容。

1911年梁启超携女儿访台,在雾峰林家五桂楼住了5天。陈列馆内的“梁启超与林献堂浮雕”就是依据梁林二人当时相见情形而作。梁启超之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林献堂著作以1927年文协分裂时至欧美游历时所留下的《环球游记》最为脍炙人口。

林献堂留有自1927年至1954年的日记,是为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献。

研究书目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周婉窈,1989,日治时期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北:自立报系文化出版部

黄富三,2004,林献堂传。南投县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黄裕元,2000,论人物研究与民族观:以林献堂之“民族思想”为例。史汇,no.4:95-116

赖西安(李潼),1978,台湾民族运动倡导者:林献堂传。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9,阿罩雾三少爷。台北:圆神出版社

廖振富,1996,栎社三家诗研究:林痴仙、林幼春、林献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9,反战与反皇民化的呼声:日治末期的林献堂诗。台湾文献50,no.4:61-77。台湾省咨议会编著

2001,台湾省参议会、临时省议会暨省议会时期史料汇编计划:林献堂先生史料汇编,黄正义计划主持

台中县雾峰乡:台湾省咨议会。天下杂志影视中心制作,1999,为台湾筑梦的人,林献堂(1881-1956):力争台湾人尊严(VHS)。台北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出身于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的林献堂,领导台湾民众在日据时期开展轰轰烈烈的非武装抗日运动,被两岸史学界公认为“台湾议会之父”、台湾地区的“民族运动领袖”。被台湾地区网络票选为“一百年来台湾第一人”。但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林献堂于上世纪初曾应梁启超先生之邀来过北京。

事情还要从1907年林献堂的日本之行说起。清政府甲午海战战败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武装抗日斗争,日本殖民者采取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政策。据台湾史学家王晓波统计:日据五十年,不满四百万人口的台湾岛,因武装抗日被杀的台湾人就达六十五万之多。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台湾同胞起义失败后,不甘心遭异族奴役,却找不到出路,因此苦闷、彷徨。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世家子弟林献堂,就是其中的一个。

1907年,27岁的林献堂听说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梁任公)在日本办报,很想听听他对台湾前途的看法,于是携秘书甘得中赴日本横滨求见梁任公,但寻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