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培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23年7月28日
逝世日期:2014年8月27日
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创办《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
代表作品:《英汉计算机辞典》
人物生平
1923年(民国十二年)7月28日,夏培肃出生于重庆市,原籍四川江津。她上了4年半小学后,因病辍学。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夏培肃以同等学历考上重庆南开中学(当时称南渝中学)高中部。1939年,转学到国立第九中学。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培肃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至1947年,为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在交通大学时,她师从张钟俊院士研究电路的张量分析。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夏培肃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学习。在爱丁堡大学期间,她研究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种解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并利用非线性理论研究电子线路的变参数振荡。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做博士后。
1951年,夏培肃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在清华大学期间,她试制成功一个电解质溶液计算盘,这是一种模拟计算装置,可用来求电讯网络的稳态解和瞬态解,还可用来求高次代数方程式
人物成就
夏培肃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1958年,她负责设计研制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了当时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设计和研制自己的计算机。她提出使计算机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的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大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她负责研制成功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150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100万次/秒,而150-AP的运算速度达到了1400万次/秒,用低成本实现运算速度高于美国当时对中国禁运的同类产品的运算速度,在国际上受到了巨大关注,为中国石油勘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主持功能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领导团队研制成功了GF10系列计算机,使该方向后来成为计算所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夏培肃开始培养研究生,她根据研究生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从事科研工作。她不但对研究生在业务方面严格要
获奖记录
科技奖项
1982年,”150数组处理机的研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1992年,“用于混沌研究的并行计算机”项目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综合奖项
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8年,《英汉计算机辞典》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
2000年,《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2003年,获计算所研究生导师杰出贡献奖
2011年,获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
社会任职
《计算机学报》、《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主编;《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副主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夏培肃院士工作认真踏实,平易近人,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她为人的主导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她身上所体现的积极倡导和推动计算机事业,逆境励志,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创新求实的思想,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品质,为晚辈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是晚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夏培肃曾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她这一生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创新求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典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宣传办主任祁威)
夏老师给我们印象至深的还有“恬淡自如、优雅生活”。她一生都以学术为重,对学术以外的东西,如行政职务、地位等,都看得很轻。她也这样要求我。她很愿意提携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