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唐喜成简介

唐喜成简介

淘名人 2019-04-08 13:38 热度:

唐喜成

唐喜成(1924年-1993年),著名豫剧大师,宗祥符调,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人称“豫剧第一生”,豫剧生行代表人物。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大家。唐喜成先生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艺术造诣成就贡献为豫剧生行最高峰,一代伟大的豫剧宗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喜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开封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1993年

职业:演员、剧协理事,政协委员

代表作品:《南阳关》、《辕门斩子》、《三哭殿》等。

主要成就:创立唐派豫剧艺术

人物生平

唐喜成童年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困生活。为了找一条出路,母亲才勉强同意他学戏。十岁到长葛县万乐社科班,拜魏德海、高永安、吴同保等为师。入科不久就开始“穿把子”、“跑龙套”。因他心眼灵,肯钻研,又能充分利用上台的每一时机,认真学习不同角色的表演动作和唱腔台词,下台后,一边苦练,一边又主动求师指点,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不仅学会了《困铜台》中八贤王的唱腔和表演动作,而且还毛遂自荐,大胆地扮演了国母。尽管这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没想到唐喜成同志居然演成功了。

从此,他就以洪亮的“娃娃腔”开始演出“旦角”,如《双官诰》中的三娘等。十五岁起,他正式演出了《刀劈杨藩》和《反西唐》中的樊梨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桂英,《对花枪》中的姜桂枝等。当地群众热情的称赞他是小铜腔嘴头巧。

但好景不长,十七岁的那一年,随着变声期的到来,他的嗓子哑了。这对一个初露锋芒的青年演员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不幸。老师们同情地一边陪着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唐喜成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大师,豫剧生行第一人,豫剧生行领军人物,豫剧"唐派艺术"的开山鼻祖。是著名的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十岁是在长葛学沙河调男旦,17岁嗓音失润后,回开封遂苦练武功,改演祥符调武生和花脸,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即生、旦、浄三者皆能)。唐喜成先生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但音域并不窄,而且声音洪亮,高低音衔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别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在五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

唱腔特点

唐喜成对唱腔尤为重视,如“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一段唱腔,不仅悦耳动听,稳健大方,而且是运用二本腔,高低音域相差八度,吐字尚能真切,悠然自得。若在气息控制,声音运用上无过硬的本领,是难以胜任的。又如“俺杨家赤胆忠心把国保”这段唱腔,当唱到俺杨家的“血”时,杨延景已是历数忠良,具遭惨伤,怒冲肝胆,情绪激动达到了顶点。唐喜成同志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充分发挥了“二本腔”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豫西调的旋律并加以移位,使整个唱腔衔接通顺流畅,既充分的表现了人物的激动心情,又保持了唱腔风格的完整统一。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有《南阳关》、《辕门斩子》、《三哭殿》等。

轶事典故

唐喜成老年的时候虽然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白内障等疾病,可他仍然坚持跟随剧团巡回演出。无论是城市、农村、剧院、高台,无论是春夏秋冬,天气好坏,他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演出每一场戏,从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在舞台上有丝毫的松懈。全本《南阳关》是他的代表剧目之一,是一出唱念做打十分繁重的武生戏,年轻人演出这个戏都很吃力,可是他扮演的伍云召仍是精力充沛,情真意切,形象鲜明,不但唱念做打不减当年,而且还运用一些难度较大的武打技巧。城楼一场的趟马,开打时的武打档子,落马时的摔叉,败阵时的抢背等摔打动作都运用的得心应手令人称道。有一次在开封演出此剧,戏结束了,热情的观众仍然鼓着掌不肯离去,唐喜成不顾疲劳又为观众清唱了三段唱腔,满足了观众的要求。1990年冬天在安阳解放剧院演出,戏结束后观众还是热烈鼓掌,唐喜成就再次登台为观众清唱,唱一句一个满堂好,唱一段一阵雷鸣般的呼声,他一连为观众唱了五段戏,观众们很受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唐喜成先生不仅在传统戏的演出上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面且在现代戏的演出中,如《夺印》中的陈有才,《节振国》中的节振国,同样也受到群众的称赞,豫剧中有“十生九唐”之说。

人物墓地

唐喜成墓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北邙陵园精品区内,墓碑碑体采用肃穆庄重的中国黑花岗岩制作经,美观而又大方。是众多唐派弟子追忆恩师时常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