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钧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时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常熟
出生日期:1912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2005年9月1日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
毕业院校:北平清华大学、美国缅因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2月13日,时钧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莫城镇(现为莫城管理区)一个读书人家。父亲应试未中,寄希望于子女,要求子女认真读书,成为有学识的人。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时钧入本乡小学读书,1924年小学毕业,跳级考进孝友中学初中二年级。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小学毕业,跳级考进常熟县孝友初级中学二年级,1926年毕业。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时钧初中毕业后随其大哥去苏州读高中,大哥在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时钧入该校附中。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中央大学,其附中并入苏州中学高中部,分文理两班,时钧在理科班。时钧也爱好文学,曾被《吴县日报》聘为业余编辑。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他高中毕业,被保送入东吴大学。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改考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同时被两校录取,时钧选择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在清华4年,所学课程除两门之外,均
主要成就
1957年,由他指导的杨南如做的研究生论文《关于高铝水泥原料粒度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发表在《硅酸盐学报》创刊号上。在逆境中,时钧于1965年做过湍流塔的试验;1972年起进行膜分离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当时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深入下去。
自1974年起,时钧参加了国产填料(以拉西环为主)的性能评定试验,曾发表4篇论文(均未署名)。对于几种填料的试验全过程,如试验方案的确定,装置的设计安装,数据的测定、整理和关联,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等,都是在他亲自主持下进行的。有关试验方法的一些内容,如试验体系的选择原则、数据的处理及表达方法等,后来一直被国内有关方面所引用。
1979年后,时钧带领助手们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流体热力学性质的实验测定、色谱法研究溶液热力学和膜分离技术。
1985年后,时钧和庄震万等在气体膜分离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用各种不同
社会任职
时钧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化工组组长,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化工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编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1938—1939年,任重庆国民政府军政部学兵队教官。
1944—1948年,任重庆大学化工系主任。
1946—1949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系主任。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主任。
1952—1958年,任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主任。
1957年春,时钧被国家科委委任为硅酸盐组副组长。
1979—1985年,任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主任。
人物评价
时先生爱护学生,支持学生走学科、产业互动发展之路,其乐观豁达、仁者爱人的高尚人格一直影响着后人。(徐南平院士评)
时先生对全国化工高等教育的卓越贡献、对学校的辛勤耕耘和扶植后学、甘为人梯的高风亮节留给南工大宝贵的精神财富。(欧阳平凯院士评)
纪念时钧院士,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达到对祖国、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思想境界,就是要淡迫名利,彰显甘为人梯、扶植后学的高风亮节。(南京工业大学校党委书记王德明评)
学习时老的伟岸人格、高尚情操,并传承发扬时老潜心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要学习时老永不懈怠、永不气馁、永不言败、永不折腾的精神。(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评)
后世纪念
2015年9月1日上午,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在科技创新大楼C501会议室隆重举行学习传承时钧精神座谈会。
2014年4月20日,南京工业大学第五届“时钧班”化工1004和“时钧班创建班级”化工1202的学生代表前往我校时钧园开展了“缅怀大师风范传承时钧精神”的活动。
2012年12月13日南京工业大学举行纪念时钧院士诞辰10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