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阎立品简介

阎立品简介

淘名人 2019-04-06 12:32 热度:

阎立品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早年拜杨金玉为师,1954年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收为弟子。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还是少女时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创,立誓终身都不嫁。五十年来,惨淡匠心经营,铮铮铁骨无所畏惧,真真是一曲吊孝催人泪,品高艺也精。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阎立品的代表剧目《秦雪梅》、《碧玉簪》、《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

基本资料

中文名:阎立品

别名:阎桂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封丘县

出生日期:1921年2月7日

逝世日期:1996年8月11日

职业:豫剧演员

主要成就:中国剧协分会副主席 阎派唱腔 豫剧六大名旦

代表作品:《西厢记》《秦雪梅》《碧玉簪》《盘夫索夫》等

政治面貌:河南省人大常委、政协常委。

人物经历

1921年2月7日,生于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

1930年,母亲将她送入开封义成班,拜祥符调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学戏。次年初,阎立品登台演出了她第一个戏《打金枝》(饰开平公主)。

1936年4月,随父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

1938年底,到扶沟县搭四街班。

1939年秋,到许昌搭一道辙戏班。在许昌、漯河,她对外宣布吃素、不唱堂会、不到豪门官邸清唱、不拜客等几条规矩。

1943年夏,到安徽界首演出。排演新剧目《冷雪雁》、《红娘》、《元宵谜》。请京剧演员郝效莲(男旦)教身段、化妆。她请音乐教师高启俊教她发声、学音律。代表作《秦雪梅》即成稿于界首。

1950年,参加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她的第二稿《秦雪梅》在武汉上演,并第一次上演革命现代戏《刘胡兰》。

1951年,成立立品剧社。排演《胭脂》、《小韩国》、《红发记》等。移植川剧《柳荫记》、现代戏《刘巧儿》和《柳树井》,改编《对绣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阎立品成名后,她为自己定下规矩:不唱堂会,不唱粉戏,坚持洁身自爱的处世原则。

抗战胜利后,阎立品才正式复出登台。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豫剧表演事业上。青衣、花旦、彩旦、小生、老旦等行当无所不能。新中国成立后,阎立品加入商丘人民豫剧团,先后赶赴南京、上海等地演出,从而有幸邂逅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并被大师收为地方戏的第一个弟子。

“文革”结束后,历尽磨难的阎立品已是花甲之年,为了把自己辛苦创立的阎派艺术传承下去,她开始把精力放在收徒传艺上。她对弟子们大胆提出:艺术上能超师,方是继承人。为了实现让弟子超师的愿望,年届古稀的她四处筹措资金,毅然组建了“河南省立品剧社”,把阎派弟子们召集在麾下,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70多岁的高龄老人,长期超负荷的奋力拼搏,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被诊断出身患癌症。

主要作品

《秦雪梅》、《对绣鞋》、《游龟山》、《藏舟》、《盘夫索夫》

阎立品的代表剧目《秦雪梅》、《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被拍成电视片。

艺术特色

阎立品的唱腔咋听起来,似乎也都是普通的豫剧唱腔,但却能做到一个戏一个样,处处新颖,有人物、有性格,而且感情深厚,耐人寻味。她不是以行腔花哨取胜,但并无平淡乏味之感;她的唱腔不但坚持了豫剧的朴素大方、高昂奔放的特点,而且又不乏优美娟秀、细致委婉的表情。

在表演上,阎立品从人物出发,精心研究人物后再细致的设计表演程式。其在“藏舟”中所饰胡凤莲的表演就堪称是阎派艺术的典范之作。她的表演,更是令人叹服。在这段戏中。阎立品通过不同的形体动作、不同的眼神和富于变化的指法。多层次的表现出了少女胡凤莲的羞涩心理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心态。特别是接杯一节戏,田玉川拿出蝴蝶杯赠与胡风莲作为信物。此时,如果胡凤莲高高兴兴的把杯接了过去,就显得太直、太露,简单而没有戏味。阎立品反复琢磨,还是从胡凤莲这个少女的身份、感情出发去设计角色的动作:她一见田玉川要把定情的信物蝴蝶杯赠与自己,一时羞涩、激动,手足无措,羞羞答答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1956年,在河南省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

人物评价

音色美、唱腔纯,扮相秀美,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京剧大师:梅兰芳)

作为当代豫剧最有代表性的旦行表演艺术家之一,阎立品先生以其沽身自好、高洁无暇的一生和炉火纯青、不同凡响的艺术造诣,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阎立品先生在表演艺术上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她在继承前辈艺术的基础上确立、发展了豫剧“闺门旦”行当,更在于她顺应豫剧进入城市后观众对表演艺术观赏需求的变化,吸收其他剧种艺术营养,形成了妆扮淡雅俏丽、表演惟妙惟肖、演唱情真意切的艺术风格,极大地丰富了豫剧表演艺术、声腔艺术的表现能力,为豫剧从“演故事”向“演人物”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腔北调·河南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