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许崇清简介

许崇清简介

淘名人 2019-04-05 09:19 热度:

许崇清

许崇清(1888—1969),出生于广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许崇智堂弟。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参加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历任国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校长。1949年后,许崇清历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山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崇清受到冲击,几次被批斗,在1969年一次被批斗后回家途中摔倒,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许崇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州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69年

职业:广东省副省长、中山大学校长

毕业院校:东京帝国大学

投身革命

许崇清(1888—1969),出生于广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许崇智堂弟。早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时期,便从事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由宋教仁先生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曾休学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23许崇清由廖仲恺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受到孙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先生的信任,指派许崇清参加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许崇清是负责起草人之一。孙中山先生在确定中国国民党联俄联共政策的过程中,许崇清先生尽力襄助。廖承志同志称誉许崇清是“历史的见证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逝世,国民政府决定筹办国立中山大学,许崇清先生是筹备委员。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许崇清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许崇清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教育任务;强调教育与革命实践及国家建设的联系,教育方针应与革命的政策相一致。许崇清先生以惊人的革命胆略做了两

展开阅读全文 ∨

重视教育

许崇清先生忠诚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和政策,坚持进步方向,尽其力所能及做有益于人的工作。许崇清多次主持广东省教育行政工作,积极倡导工人识字教育,开拓乡村教育和社会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抗战开始时,实施战时教育,成绩卓著。许崇清先生在建国前曾两次担任中山大学校长,都受到反对力量的排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抗日爱国运动高涨,许崇清主张抗日,同情中山大学学生爱国运动,为西南军阀所不满,被调离校长职务。1940年许崇清接任中山大学代理校长,主持将中山大学由云南澂江迁回粤北坪石的艰巨任务,为华南地区人才培养立下功劳。国民党特务分子密告他“引用异党,危害中大”,1941年7月被免去代理校长职务。许崇清两次担任中大校长时间虽不长,但由于许崇清对学生爱国运动态度开明,既能尊重人才,大力迎揽知名学者,提倡学术研究,又亲自讲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山大学开拓了进步自由的风气,因而

展开阅读全文 ∨

教育先驱

1949年后,许崇清先生参加广州大学的接管工作,1951年1月起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他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奋斗了二十年,为中山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许崇清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许崇清先生为中山大学校长,冯乃超同志为副校长。许崇清、冯乃超两位校长,在中国文化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全校师生员工欢欣鼓舞,海内外爱国人士和校友也都深庆中山大学得人。许崇清、冯乃超两位校长努力贯彻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团结全校师生员工,稳定教学秩序,进行调整、改革,顺利完成了院校调整的任务,为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许崇清先生为中山大学操劳奋斗到最后一息,他的办学思想和负责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崇清先生怀着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心愿回到中山大学。由于许崇清非常尊敬孙中山先生,他对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和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这所大学,有深厚的感情。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家庭

许崇清的两位哥哥许崇灏、许崇济与堂兄许崇智一起,被称为孙中山麾下的“许氏三杰”,在辛亥革命中立下赫赫战功。而孙中山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许家兄弟的贡献,他赞扬许崇清的母亲“教子有方”,并以牌匾相赠。

夫人廖六薇(廖仲恺的侄女)。廖仲恺赴日本与苏俄代表秘密接触,许崇清同行,同时利用结婚的机会掩护这次秘密会晤,所以何香凝对廖穴薇说:“你们这段姻缘做了一件对国家有益的事。”

大女儿许慧君,原中科院研究员。女婿朱光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他曾担任过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是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的总设计师之一;

二女儿许哲君,现居美国;

长子许锡振,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先后担任过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副院长、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三女许智君,退休前为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小儿科主任;

次子许锡挥,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此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退休前为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