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翁方纲简介

翁方纲简介

淘名人 2019-04-04 17:40 热度: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翁方纲

别名:翁正三

国籍:中国(清代)

民族:汉

出生地:大兴(今属北京)

出生日期:1733年

逝世日期:1818年

职业: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主要成就:清代肌理说诗论倡始人

代表作品:《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

人物简介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学者,六七十岁时还能在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每过一岁,翁方纲必用西瓜子写下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疆”,六十岁后写“天子万年”,至七十岁后则变成“天下太平”。最后一年元旦时,写到第七粒西瓜子,眼睛因疲劳看不清东西了,他感叹地说:“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

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作金石拓本日渐增多。

在北京任职期间,翁方纲曾与黄景仁同游陶然亭、窑台,并为陶然亭撰写过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这副楹联悬挂在陶然亭正面的抱柱上。此联描写的是古时陶然亭的景致。上联“烟笼”,指烟雾

展开阅读全文 ∨

书法特色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综观此作品,运笔沉酣,墨色浓厚,笔划丰满,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

书法轶事

翁方纲的书法主要学习唐楷,初学颜真卿,后专学虞世南和欧阳询,尤其用功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翁氏学书强调笔笔有来历,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指刘墉)、翁宛平(指翁方纲)两家。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由此可见翁方纲的学书态度之严谨,从学书练基本功这个方面说,他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梦园丛说》载“翁覃溪先生能于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但他只是在技巧上下工夫,而始终墨守前人成规,不求创新,终究只是以工夫见长。包世臣评翁方纲的书法“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艺舟双楫》),可谓不诬。

在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石刻拓本中,摹刻最善、流传最广,也最负盛名的就是《定武兰亭》。南宋赵子固曾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学主张

翁方纲论诗的著作有《石洲诗话》,但他的基本见解,则见于专篇论文中。他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说:“今人误执神韵,似涉空言,是以鄙人之见,欲以肌理之说实之,其实肌理亦即神韵也。”(《神韵论上》)“诗之坏于格调也,自明李、何辈误之也。李、何、王、李之徒,泥于格调而伪体出焉。非格调之病也,泥格调者病之也。”(《格调论上》)又说:“其实格调即神韵也。”(《神韵论上》)翁方纲用“肌理”说来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借以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继续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翁方纲倡言“肌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学问,一是词章的“文理”。他说:“士生今日,经籍之光,盈溢于世宙,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同前)他说:宋、金、元诗接唐人之脉而稍变其音。而明代诗人只是沿袭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文学作品

翁方纲作诗共2800余首,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勘研写进诗中的“学问诗”。这类诗多七言古诗,诗前有序或题注,这种序、注本身也是经史或金石的考据勘研文字。其诗几乎可以作为学术文章来读,往往写得佶屈聱牙,毫无诗味。如《成化七年二铜爵歌》等即是。时人洪亮吉批评他说:“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北江诗话》卷一)另一类是记述作者的生活行踪、世态见闻或写山水景物的诗。这类作品也大半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其中一些近体诗,偶有佳构,如:“客路旬经雨,林峦翠倚空。不知秋暑气,直与岱淮通。旧梦千涡沫,思寻百步洪。大河西落日,穿漏一山红”(《高昭德中丞招同裘漫士司农钱稼轩司空集云龙山登放鹤亭四首》其二),“秋浸空明月一湾,数椽茅屋枕江关。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山光湖气相吞吐,并作浓云拥渡头”(《韩庄闸二首》),颇有宋诗的清空气味。

藏书故事

翁方纲以藏书富而闻名。所居京师前门外保安寺街,家中图书文籍,插架琳琅。藏书楼有“小蓬莱阁”、“赐书楼”,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购得苏东坡手迹《嵩阳帖》、宋嘉定六年淮东仓曹刻本《施顾注苏诗》,均来自河南宋氏藏书,遂将书楼改名“宝苏斋”。宝苏斋中因藏有《施顾注苏诗》与苏东坡《嵩阳帖》而建。此后在每年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这一天,他都会请很多名士到家里共同祭奠这部书,在书上写跋语和题记。称为“祭苏会,一直延续到民国罗振玉还在祭奠。”另有“三万卷斋”、“三汉画斋”、“石墨楼”等,均是他收藏图书、文物之所。其《自题三万卷诗》云:“笑论插架邺侯签,已愧湖州目录兼。”“汉碑草草传洪迈,宋椠寥寥拜子瞻。”藏书印有“苏斋墨缘”、“苏斋真鉴”、“秘阁校理”、“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石默书楼”、“三任广东学政”、“大兴翁氏石默书楼珍藏图书”、“恩加二品重宴琼林”、“小蓬莱阁”、“覃溪审定”、“

展开阅读全文 ∨

诗作选摘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全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秋浸空明月一湾,数椽茅屋枕江关。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

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山光湖气相吞吐,并作浓云拥渡头。

听钟山房数椽屋,谢子来题初小筑。法源开士作邻家,日夕钟声饭与粥。此钟此屋结墨缘,我忆前游诗境熟。逢春到寺约看花,四十五年如转烛。由拳宫傅老诗翁,客到谢家来不速。排筵烧烛照红妆,阄韵壶尊迟老祝。我随诸公齿尚髫,谢钱未订同年录。指与邻家海棠说,记见肌红交鬓绿。恨不留春合作图,多少联吟续成轴。又到颠风落絮时,谁寻禅榻茶烟宿。昔与谢子同星骖,状头钱石花递篸。湘舲宫坊亦寓此,岁在癸卯春月三。我诗招邀理前梦,清斋花下携都篮。海棠殷然证诗诺,似与诸老盟深谈。流光敲火又一纪,琢堂使节旋楚南。燕语贺来花信卜,莺迁喜为钟声拈。花作佛香钟佛偈,偈子入坐香入帘。我题重跋檐楣额,我诗重作禅话参。横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