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其庸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1924年2月3日
逝世日期:2017年1月22日
毕业院校:无锡国专
主要成就: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
代表作品:《春草集》,《秋风集》等
职务: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
学术履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1924年2月3日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中学均未能毕业。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1943年毕业于私立无锡前洲青城中学。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1944年7月因贫失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受书法于王蘧常,后又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
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
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
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1975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红楼梦校订组,任副组长,主管校注业务,前后七年,1982年出书。
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史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
1984年
人物贡献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社会职务
1950年至无锡市第一女中任教。195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981-1982年赴美国讲学。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8年1月任名誉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著作文章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
《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
《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
《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
《曹学叙论》(曹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漱石集》(红楼梦研究论文二集,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
《论庚辰本》(红学版本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
《〈石头记〉脂本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梦评点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9月)
《增订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
社会评价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
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它不仅收集了《圣教序》的各种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残本,而且反复临写右军存世的各种书札,以右军书法建构了自己的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而不失法度,清秀而远离流俗,规矩而没有造作。这些书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