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卢嘉锡简介

卢嘉锡简介

淘名人 2019-03-31 14:12 热度:

卢嘉锡

卢嘉锡(1915.10.26—2001.6.4),福建厦门人,原籍台湾省台南市,祖籍福建省龙岩市坎市镇浮山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基本资料

中文名:卢嘉锡

别名:瑞师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厦门市

出生日期:1915年(乙卯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2001年(巳蛇年)6月4日

职业:物理化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人物生平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10月26日,卢嘉锡出生于福建厦门,原籍台湾省台南市,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陈东乡蕉坑村。父卢东启(字霞村),设塾授徒,家境清寒。卢嘉锡幼时随父读书,他禀赋甚高,父母寄予厚望,渊源家学,因而诗词颇有根底,并擅长对联。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卢嘉锡就读于一所公立小学。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后,相继在厦门育才学社和大同中学初中就读过一年半。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秋,考入厦门大学预科,时年13岁。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预科毕业,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班。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时修毕数学系主要课程。大学期间曾担任校化学会会长和算学会副会长,毕业后留校任化学系助教三年,同时兼任厦门省立中学数学及英文教员。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8月,卢嘉锡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进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并在著名化学家S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对中国结构化学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末,卢嘉锡意识到物理化学的第一发展阶段即热力学阶段已臻完善,可能成为第二发展阶段的将是结构化学,因此他选择了这个学科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加州理工学院,卢嘉锡参加过过氧化氢分子结构的研究。卢嘉锡和P.A.盖古勒(Giguere)巧妙地用尿素和过氧化氢作用生成用氢键连接的脲-过氧化氢加合物,并培养出这种加合物的单晶。有趣的是,在这种单晶中,过氧化氢分子并不因为尿素分子的存在而发生构型上的畸变。接着,他和E.W.休斯(Hughes)合作完成了晶体结构测定,证实了W.彭尼(Penny)和G.萨塞兰(Sutherland)对过氧化氢分子结构所做的理论分析。

1943年,他与J.多诺休(Donohue)采用电子衍射法研究了硫氮(S4N4)、砷硫(As4S4)等化合物的结构,并定出被他们称为“摇篮”形的八员环构型,这一研究结果后来为多诺休所进行的晶体结构测定所证实。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学术机构任职

1939年8月至1943年12月,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客座研究人员。

1944年1月至1944年12月,任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马里兰州研究室化学研究员。

1945年1月至1945年11月,任美国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

1946年至1960年,任厦门大学化学教授,并历任该校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部长、校长助理、副校长。

1947年至1948年,两度应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1960年至1980年,任福州大学教授、副校长,同时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81年年5月至1987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主席团主席、成员。

1978年至1994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二十二届和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行政机构任职

1988年3月,卢嘉锡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奖记录

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4年,被选为欧洲文理学院外域院士。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院外籍院士称号;同年接受英国伦敦市立大学授予的理学名誉博士学位。

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人物影响

2006年8月,根据卢嘉锡的遗愿,卢嘉锡子女们捐出了其生前所获全部奖金,与农工民主党中央、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同发起创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基金会主要用于鼓励科学创新和支持人才培养,设有“卢嘉锡化学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和“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还在厦门设立了“卢嘉锡青少年创新奖”。

人物评价

在学习上,父亲勤奋细致,常说学无止境,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主张多读多写多练习,而且做一道题就要能举一反三。父亲讲课非常风趣,他不写详细的教案,有时只是随手把大纲写在日历纸的反面,课堂上临场发挥,就能把枯燥的化学课讲得生动活泼,听课的人从不打瞌睡。他演讲时,学校最大的教室往往不够用,门口都挤满了人。(卢嘉锡长子卢嵩岳评)

在家里,父亲既严格又慈祥。说他严格,是他经常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说他慈祥,是他总是用说服、教育、劝导的方法,以自己的榜样、民主的家风和他特有的教育方式对我们“言传身教”。(卢嘉锡次子卢咸池评)

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多姿多彩的:是慈祥的父亲,是出色的“教书匠”(他喜欢这么称呼自己),是一位吃住从不讲究、做事却极为认真的男人,是不善于料理家务、却很关爱妻子的丈夫。(卢嘉锡小女儿卢紫莼评)

卢嘉锡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为发展祖国的教育和科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纪念座谈会

2015年10月30日,纪念卢嘉锡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座谈会。

卢嘉锡铜像

2006年12月,为永久纪念卢嘉锡,中国国内首座全身造型的卢嘉锡铜像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落成。卢嘉锡铜像取材锡青铜,高3米,采用手持原子簇模型的全身造型,展示了卢嘉锡院士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