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雪峰
外文名:FengXueFeng
别名:原名冯福春,笔名画室、洛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1903年6月2日
逝世日期:1976年1月31日
职业: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
毕业院校: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代表作品:《湖畔》、《雪峰文集》等
性别:男
拼音:fengxuefeng
人物生平
1903年6月2日,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
1912年,入邻村私塾读书。
1913年,转入义乌县立小学学习。
1918年,在义乌县立小学高小毕业。
1919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接受"五四"新思潮。
1921年,因参加反对学监的风潮,被学校当局开除。
1921年秋,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发表作品《到省议会旁听》、《小诗》。
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合集出版诗集《湖畔》,内收冯雪峰的诗17首,并加入明天社。
1923年,因家庭困难辍学。同年《春的歌集》出版,内收所作新诗11首。
1924年,进上海中华学艺社当事务员。浙江慈溪县立女子学校代课。
1925年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自修日语。并发表作品新诗片《原火》、散文《柳影》。
1926年,首次拜访鲁迅。并发表译作《花子》、《无产阶级诗人
个人生活
1928年2月,丁玲爱上了帮忙讲授日语的冯雪峰。面对胡也频和冯雪峰,丁玲陷入一种情感旋涡。为了摆脱这一棘手的选择,丁玲和胡也频便也南下上海。 丁玲在延安时,有人问她,“你最怀念什么人?”她答道:“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1927年冬天,一个朋友介绍冯雪峰教丁玲学日文。两个人见面后,相貌平常、性格沉静、一副苦学生模样的乡巴佬雪峰,让丁玲一见钟情,深深打动了她的心。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即使放到80多年后的今天,丁玲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也能算得上是“赤裸裸”的表白。丁玲的大胆与坦率,在民国女文人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我这两天都心离不开你,都想着你。”“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炽的欲念……这男人是你。”和冯雪峰相识相恋,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初次相遇时,丁玲已有了胡也频,几年后,爱情之火再次燃起,而冯雪峰已结婚,然而,丁玲却从未掩饰
著述作品
《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
《春的歌集》(与潘漠华、应修人合著)
《真实之歌》
《雪峰的诗》
《灵山歌》
《乡风与市风》
《有进无退》
《跨的日子》
《今寓言》
《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
《雪峰寓言》其中《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被选入沪教版预备年级32课中
《雪峰寓言续编》
《上饶集中营》
《鲁迅论及其他》、《过来的时代》、《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回忆鲁迅》、《论〈野草〉》,《鲁迅的文学道路》。
《论文集》3卷本,《雪峰文集》4卷本。
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的心便破碎了。
被拒绝者底墓歌
他死了,人把他葬在山里,
连他底幽恨葬在一起。
小山底脚下,靠着衰林,
是他底坟儿,低低的。
他底爱情未曾死;
也有春风在墓头吹来荡去。
只是那无情的樵女们
清丽的歌声,却总隔着林儿的。
将有一天,他以未死的爱情,
在墓上开放烂漫的花;
春风吹送出迷人的幽香,
故居
冯雪峰故居分别于2005年3月、8月、11月,被赤岸镇党委、义乌市纪委宣传部、金华市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故居内廉政文化陈列室正在设计、规划中。从命名以来,到基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有一万多人。
为纪念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80年代初,赤岸镇在雪峰原籍神坛村设立《冯雪峰故居》,对冯家原宣统二年(1916)的二进三开古代典雅四合院的民房建筑修缮一新。2002年在省市支持下,又重新对故居进行修缮,增设新内容。现雪峰故居村口有一个石亭,用磨制石头砌成的古典式建筑,亭前“冯雪峰故居”五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故居门前有一牌石牌,上面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亲笔题词:“回忆雪峰”。进屋穿过天井到后厢,有雪峰同志的半身铜像,铜像右侧的一幅挽联:“生为人杰捍卫党的旗帜,死犹鬼雄笔扫尘孤妖”,道出雪峰同志的光辉一生的品德和追求。
近年来再次对雪峰故居进行整理修缮,故居内陈列
后世纪念
1979年11月17日,再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陈云、宋庆龄、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胡耀邦还亲临追悼会。中宣部副部长朱穆之致悼词,对冯雪峰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