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焦菊隐简介

焦菊隐简介

淘名人 2019-03-23 22:29 热度:

焦菊隐

焦菊隐是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天津,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1930年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致力于中国戏曲研究及教学改革。1935年至1938年留学法国,曾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祖国,从事戏剧教 学和导演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剧院副院长、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焦菊隐对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戏剧都有精深的研究。他的艺术作风和治学态度勤奋严谨,勇于创新,在话剧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他的导演创作方式对形成剧院的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导演创造,善于吸收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话剧艺术,在话剧民族化的探索上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基本资料

中文名:焦菊隐

别名:居颖、居尹、亮俦,艺名菊影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1975年2月28日

职业: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建立在“戏剧-诗”观念基础上的导演理论 建立以“心象说”为核心的表演理论 创立话剧民族化理论

代表作品:《龙须沟》、《明朗的天》、《茶馆》等作品

人物生平

1905年12月11日生于天津。原名承志,笔名居颖、居尹、亮俦,艺名菊影,后自改为菊隐。

1928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前夕,焦菊隐和熊佛西组织了多幕话剧《蟋蟀》(熊佛西编剧)的演出,因讽刺军阀祸国殃民,而被通缉。大学毕业后,任北平市立二中校长。

1930年就任北平国立研究院出版部秘书,兼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小说作品讲师。

1931年9月,参加筹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此校后改名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焦菊隐担任第一届校长。戏校为京剧界培养了一大批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1935年秋,焦菊隐赴法国留学,广泛接触西方的文学艺术,观摩欧洲著名的各种戏剧流派演出。

1938年初被授予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很快回国。

1941年,他一直在广西桂林工作,任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其间曾应"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支部"的邀请,担任《三兄弟》的导演顾问,还曾为国防艺术社导演曹禺剧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生活经历

焦菊隐很早就对戏剧表现出兴趣,还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他便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一个新剧社,自己编剧,在同学家里演出。他第一次演出的戏是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张诚》,他在剧中饰演主角,博得了观众的好评,这是焦菊隐从事戏剧活动的开始。

1924年,焦菊隐被保送进入北平燕京大学政治系国际问题专业,但他对戏剧的热情并未由此消退。他曾与当时正在美国学习戏剧的熊佛西通信讨论戏剧观念,并开始翻译国外的优秀剧作,同时有意识地对一些欧美重要剧作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928年,焦菊隐从燕京大学毕业就即面临着失业。后在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市立第二中学校长。

在北京二中任职时,焦菊隐在文学活动中结识的挚友石评梅离世,他心中充满痛苦与孤寂。后来他又突发脑溢血,在协和医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康复。

1930年,国民党元老李石曾想办一所戏曲学校。筹划时他首先想到了焦菊隐,他认为焦菊隐是创办戏校的最佳人选。很快,焦菊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焦菊隐治学严谨,勇于创新,他善于把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观点和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话剧艺术当中,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他强调以导演为核心的共同创造思想,主张演出集体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二度创造",表演创作中不能忽视"心象"孕育过程,并以深入开掘和鲜明体现人物性格形象为创作目标。

焦菊隐所创立的以北京人艺为代表的导、表演理论的中国学派,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焦菊隐建立在“戏剧-诗”观念基础上的导演理论。焦菊隐将导演看作是一种二度创造的艺术,这种二度创造要求导演深入理解剧本,体验作家,将导演自己的创造性与剧作家的创作动机结合起来,从而找到最适宜表现剧本特定内涵的舞台演出形式,真正传达出剧本的底蕴,并在舞台上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其次是焦菊隐以“心象说”为核心的表演理论。作为将斯氏表演体系与中国话剧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心象说”的成功之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