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维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俞大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897年
逝世日期:1993年7月8日
职业:国民党官员
毕业院校:圣约翰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教育
沿习庭训家学
俞大维的教育沿习曾文正公传下的庭训家学。经学从公羊传开始,接着是谷梁传、左传、四书、礼记等。史部读史记、汉书、通鉴。子部以老、庄为主,另外读荀子。集部是楚辞、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抄等。
少年时代
上小学时他的舅舅请人叫他学英文,16岁进上海复旦中学,跳级毕业。18岁入复旦大学预科,跟王宠惠念名学(中国古代逻辑),随薛仙祖念经济学及德文。
十九岁以第一名考上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电机科。半年后因为肺病而休学,恰好他的表哥曾昭权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国,便跟着表哥念微积分和做化学实验。病愈后考进圣约翰大学三年级,随校长卜舫济念哲学。
3年拿到哈佛博士学位
1918年至哈佛大学读哲学,3年拿到博士学位,12门课全是A,获得SheldonTravelGrant(谢尔顿旅行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留学,继续攻读哲学及数学(数理逻辑)。随Dr.Riehl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听过爱因斯坦讲
人物经历
回国任军政部参事
1928年,国民政府初步统一全国,就开始军队现代化。曾求助于英、美列强,但皆无动于衷,不得不转求于德国。兵工署署长陈仪去德国考察,请俞大维回国任职。
1929年6月俞大维返国,任军政部参事。
1930年5月,俞大维第二次赴德,任商务专员,负责采购军备,并专门学习军事,包括兵器制造、战役分析,尤其是弹道学。他用德文写了四十多本笔记,说:“这两年学到的比哈佛三年学的还多!”
再次回国任署长
1932年,俞大维回国。1933年,他担任兵工署署长并兼任兵器教官,陆军中将。兵工署负责军火制造及维修等。由于国家工业条件不足,军火大半仰赖外购,来源分散,制式不统一,面对日本灼灼逼人的侵略态势,改进武器生产是极迫切的工作。
俞大维就任后,首先筹建新厂,加强生产能力,积极在德国大量采购机器、材料等,以21厂为例,所用钢材九成以上是德国料(德国枪炮钢料品质至今仍是世界闻名),至抗战胜利时仍有存量。
其次,建
人物介绍
1950年3月,蒋介石任命俞大维为国防部长。俞大维因耳病,未就职,改任驻美采购主管。1954年再任俞大维为国防部长。
他不是黄埔出身、不是国民党员,当了国防部长,是很罕见。也由于他无党无派,在他任职期间,军中就未闻有派系之争,他说:“我用人就不问是否出身黄埔或行伍,只要忠诚能干又肯干者,我皆喜欢。譬如温哈熊和我一样,并非黄埔系统,且与孙立人在维吉尼亚军校先后同学,又做过孙的干部,曾有人二度征询我意见,我都力荐他,若非我挺他,任其再努力想也难有出头天。”
担任国防部长,按例要给他住房。但俞大维未要,而是和傅斯年挤在一起。傅斯年是俞大维的妹夫,任台湾大学校长。他有宿舍,就分了两间给俞大维。俞府客厅里一套藤制旧沙发,一天,一位重量级夫人来访,一坐下便坐垮了。
俞大维军阶是陆军中将,国防部长编制为一级上将,或文官特任。人事单位建议俞为上将部长,按规定,上将退休待遇比特任部长好多了。但他认为文人部长可免部长
人物晚年
俞大维于1965年,因病请辞国防部长。继任者是他的亲家—蒋经国。
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生于德国,是空军军官学校第16期毕业生。20岁时,在美国完成飞行训练,回到中国,参加对日作战。他参加空战三十多次,最后一次被敌机击落,跳伞受伤,不能再服役,就离开了空军,担任民航驾驶员。
1959年底,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在美国遇到俞扬和,一见钟情。因为俞扬和结过婚,蒋经国要求爱女三思而行。俞大维泰然,认为儿女成年,有权自主。1960年5月,两人悄悄结了婚,双方父母皆不在场。1961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孩子的出世不仅得到祖父母的欢心,也得到外祖父蒋经国、曾外祖父蒋介石的宠爱。但是蒋孝章的兄弟孝文、孝武、孝勇至死没有接受这位姑爷。
俞大维从国防部长下来后,已近70,不再上班了。整日坐守书城,手不释卷。读“诗经”,先读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英译本,读出兴趣,再回头看原典,愈读愈感觉真是宝贵的遗产,先民智慧的结晶。70岁以后
人物评价
俞大维为人通情达理,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俞大维处事原则一是了解全局,掌握重点。二是负责,责任不往下推。他说:“议之于众,而决之于一,责任则归我。”
俞大维用人,可用五个字概括:访、用、信、敬、宥(you:宽恕)。求才先访察,可用即用,用则充分信任,而且予以尊重。部下有过,尽量予以劝说而晓以大义并予原宥宽恕。他曾对陈诚提及宥才的重要,不必计较小过。
俞大维的一生与蒋介石密不可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和满意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任职兵工署长期间,为了兵工厂的撤迁,蒋介石破例在汉口召见他。在这以前和以后,蒋介石对他的工作没有任何不满。
俞大维接任交通部长时,卸任部长俞飞鹏告诉他:很高兴你来接任,我们同是俞家,不过交通部长很难办,因为蒋介石对大小事都会用电话垂询。但俞大维任交通部长三年中,仅接过一次蒋的电话。那是淮海战役时,蒋军被围困,正值冰天雪地,部队全赖空投补给。蒋介石问:今天部队有无收到空投粮食?俞答:投到了
相关文章
钱学森感念三位哲人
这篇文章原刊于台湾《传记文学》2003年6月(第七十六卷第六期),不知真假。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八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表彰研制“二弹一星”作出突超贡献的二十三位科技专家。钱学森代表受奖人致答谢词及感言如下:
今天受奖者大都是七十岁以上的第一代科学家,在座者有第二代梯队及第三代梯队,我们第一代梯队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成就交出了一张成绩单,算是对国家的期望有了一点交代。在此我要特别告诉大家,有三位先贤前辈是我们这一代人感恩与怀念,由于他们三位的远大眼光,以及培育人才的宽宏胸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有今日的开花结果丰硕的成就呈显在国人面前。
第一位先贤是俞大维先生,他是以学者(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及德国柏林大学弹道学专家)身分受邀从政,于一九三三年初担任国府时代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主管全国军火武器之研发与生产制造。俞氏上任后,深感中日大战,一触即发,迫在眉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