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韫芬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沈韫芬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3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2006年10月31日
职业:院士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生物系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女
人物生平
1933年1月29日,沈韫芬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家庭。
1950年,沈韫芬考上金陵女子大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她原本就读的是医学预科,前两年读生物系,后再读四年医学。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金陵女子大学被合并到南京大学,沈韫芬转读生物系,从此走上了探索原生动物学的路途。
1953年,沈韫芬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她师从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王家楫院士。
1956年,沈韫芬赴苏联留学,进入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习。苏联导师初次见面就交给沈韫芬十几本俄语专业书籍,限定她一年读完。之后的日子里,她成天泡在图书馆,一年之内,她便弄通了那十几本原著。在面试中,包括无脊椎动物在内的四门课程,她都取得了满分。
1960年,沈韫芬获得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0月回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
1978年,沈韫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截至2009年,沈韫芬主持中国22个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研究,带领助手鉴定近2000种,发现35个新种。在《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描述原生动物458种,80%为新记录,含12个新品种。经30余年观察,揭示东湖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对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不断改进和推广,使之成为一种准确、经济、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1991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首先颁布为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
学术论著
截至2006年11月,沈韫芬共发表论文219篇,出版专著7部、译著1部。
截至2006年11月,沈韫芬一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15人。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沈韫芬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简称:水生所)、河北大学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原生动物四膜虫金属硫蛋白与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
克隆鉴定、表达特征与进化分析
原生动物种类
社会任职
沈韫芬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际原生动物学会理事。
个人生活
科研生活纪实
2003年8月,沈韫芬去云南采集水生物样本。已经70高龄的沈韫芬一路风尘仆仆,一个月内分别去9大湖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取水样,走过大理、丽江、德钦、宝山等地,行程超5000公里,几乎踏遍了云南所有的山山水水。结束工作后从大理返回昆明途中,发生了车祸。当时沈韫芬伤情最为严重,几根肋骨撞断,颅内出血,脸部缝了十几针。
人物评价
沈韫芬创造性地把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紧密结合,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在对多种水体近10年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在分类和生态的交接点上发展和建立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PFU法》国家标准,拓展了生物监测新领域。该标准是中国生物监测领域自行制定的首项国家标准,被国外同行誉为“建立微型生物群落评价的世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