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宋之的简介

宋之的简介

淘名人 2019-03-13 17:50 热度:

宋之的

宋之的(1914年~1956年),原名宋汝昭,剧作家。1914年4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口头村,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经济系肄业。1930年5月28日首次以“宋之的”为笔名在《新晨报》副刊发表处女作《黎曙》,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领导新地剧社、大地剧社等,并且参加了夏衍领导的左翼影评小组,1935年赴太原任西北影业公司和西剧社编剧,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4月17日,因患肝癌去世,年仅42岁。主要作品包括话剧《谁的罪》、《雾重庆》、《国家至上》,电影剧本《无限生涯》,歌剧《打击侵略者》,古典歌舞剧《九件衣》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宋汝昭

别名:宋之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丰润县宋家口头村

出生日期:1914年4月

逝世日期:1956年4月17日

职业:剧作家

毕业院校:北平大学

代表作品:《雾重庆》,《国家至上》,《打击侵略者》,《武则天》等

人物简介

宋之的任北平分盟出版部部长时主编《戏剧新闻》。后任西北电影公司、西北剧社编剧。1937年在上海组织抗日救亡演剧一队,任副队长。1939年在重庆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任副团长。1941年后组织旅港剧人协会、中国艺术剧社。1946年后任山东大学教授、东北文协《生活报》主编。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研究室主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处处长兼《解放军文艺》总编辑,中国文联第一、二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中国政协第一届常务理事,《剧本》月刊主编。作品有话剧《谁的罪》、《雾重庆》、《国家至上》,电影剧本《无限生涯》和《打击侵略者》,古典歌舞剧《九件衣》等。

人生经历

宋之的1914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口头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宋锡功靠祖上给他留下十几亩地和铁路上做工的二哥宋锡铭在家乡购置的十几亩地为生,生活本来比较宽裕。后因与人合伙做生意被骗亏本严重。打官司时,又因宋锡功不识字屡被讼棍敲诈,并且反遭诬陷而败诉,欠下了大笔外债。为偿还外债,只得将田地变卖一空。到宋之的十一岁时,家境衰落,难以为继。父亲只好将他寄养到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二伯父家里。宋之的在那里考入了扶轮小学,开始接受现代教育。1929年,蒋阎军阀大战前夕,绥远时局动荡,宋之的被二伯父送回家乡,考入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继续读书。那时的车轴山中学进步力量已经相当活跃,宋之的同学和老师中就有好多共产党员。受这些进步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宋之的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为他日后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0年春,因家庭经济拮据,宋之的被迫辍学,只身赴北平谋生。工作之余,他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

妻子王苹

宋之的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未了事业却并没有结束。他的妻子王苹仍然在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而继续耕耘。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女电影导演,她在宋之的逝世后先后导演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勐垅沙》、《槐树庄》、《闪闪的红星》、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等许多优秀影片,为丈夫献上了最好的纪念。

创作历程

宋之的一生创作剧本40部。1935年发表处女剧作《罪犯》(又名《谁之罪》),初步显示了戏剧创作的才能。抗战时期,宋之的创作了《旧关之战》、《刑》、《祖国在召唤》、《春寒》等21部剧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心和高昂的战斗意志,艺术上也进了一大步。

1937年,他的早期重要剧作《武则天》问世,剧本集中描写了“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下──也就是男性中心社会下,一个女性的反抗与挣扎”(《〈武则天》序》)。崭新的题材处理,鲜明的人物个性,使该剧在上海上演两月不衰,奠定了他在剧坛的地位。

1940年发表的《雾重庆》,是这时期他的代表作。剧本通过流亡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描绘了一幅国民党统治区阴冷、污浊的社会图景,是最早揭露国民党腐败政治的力作。全剧结构工巧,人物生动,语言机敏,给人以自然成戏的艺术美感,体现了作家质朴、练达的艺术特色。

1948年,宋之的另一代表作《群猴》发表,对国民党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竞选丑行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作品

《无限生涯》(电影文学剧本)1935(出版单位不详)

《刑》(话剧)1936,大东

《罪犯》(话剧,又名《谁之罪》)1937,上杂

《武则天》(话剧)1937,生活

《烙痕》(独幕剧集)1937,上杂

《赐儿集》(短篇小说集)1937,上海一般书店;后改名《控诉》,1940,上杂;1957,戏剧

《太平年》(话剧1937,上杂

《平步登天》(话剧)1937,上杂

《善忘的人》(话剧)1937,上杂

《旧关之战》(话剧)1938,生活

《民族万岁》(话剧)与陈白尘合著,1938,上杂

《旗舰出云号》(话剧)1938,生活

《黄浦江边》(话剧)1938,生活

《自卫队》(话剧,又名《民族光荣》)1939,上杂演剧手册(论文集)1939,上杂

《黑字二十八》(话剧,又名《全民总动员》与曹禺合编,1940,正中

《鞭》(话剧,又名《雾重庆》)1940,生活

《转形期》(短剧集)1941,(桂林)上杂

《小夫妻》(报告文学)与沙汀等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宋之的的创作生涯,是同中国民主革命和解放事业息息相关的。猛烈抨击旧社会,愤怒揭露侵略者,为民族解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而呐喊,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严肃的态度,对主题思想的深入开掘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朴实而又犀利的文风,饱满的激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现实主义的笔触,构成了作者的艺术风格。

正如茅盾先生在《您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的悼文中所说的,“宋之的同志自他投身于戏剧事业就是站在战斗的最前列的。他是共产党的优秀的文艺战士之一。他开始创作活动不过二世来岁,他的创作是和二十五年我国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紧密的联系着的”。 宋之的是一位”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共产主义,忠诚于文艺”的“杰出的戏剧家”,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共产党的优秀文艺战士”(茅盾:《在宋之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